CPI真有那么可怕么?本轮来势凌厉的调整伴随着一场CPI的恐高症。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晚间宣布,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自2008年6月7日后近19个月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后12月经济数据出台。CPI的反弹加剧了加息预期,于是股市急转直下。
一时间,好像增长已无忧,人们的忧虑很多集中到通胀上来。CPI高,则加息近,市场的紧箍咒就越严厉,这似乎成了市场最近下跌一个惯性逻辑。但CPI真有那么可怕么?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一年的CPI/PPI数字,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年末的翘尾式上升,是在之前较低的数字基础之上的。由于统计的不完善性,CPI
的数字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我们目前经济的真实通货膨胀率状况。虽然目前市场普遍担忧通货膨胀的因素,但在这个时候如果贸然采取加息措施,将有可能使得经济陷于更加可怕的滞涨经济状态。所以,加息不会到得那么快。

另外,GDP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回暖,也不过是乍暖还寒。GDP的回暖是由于2009年国家的巨额投资计划和商业银行天量信贷的强力支撑,基础并不稳固,而超过70%的GDP是由固定资产投资所带动的,但这样的投资是不可能持续的。而且我们看到GDP增长的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前五年的增长速度,显示我们的经济增长可能由高速的增长转变为常规的长。同时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外贸进出口数字双双转正,但是这个是建立在2008年12月过低的基数上的。
所以,激进的政策退出计划并不适合市场现在的体质。管理层应该会观察一下两到三月甚至更长时期的CPI
同比数字、尤其是环比数字,才有可能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央行目前针对流动性过剩所做出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仅仅是对于元月份天量放贷的一个对冲。如果据此认为央行的政策将要全面转向,那么将犯下冒进的错误。1月以来的下跌,估值水平已经过大幅降低,而过度悲观的操作策略,或可贻误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