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22日大盘结构预测与分析

(2010-01-22 11:14:28)
标签:

证券

财经

箱体

大盘

k线

股票

分类: 鼎砥精品文章推荐

1月22日大盘结构预测与分析

【推荐】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告了09年的各项经济数据,09年GDP增8.7% CPI同比下降0.7%,超预期的乐观数据,暂时打消了市场对加息和上调印花税的担忧;但大盘的全天运行仍显扑朔迷离,股指在上午统计部门公布各项经济数据后并没有形成顺势上扬,反而打出全天的低点3127点,经过测算发现,该低点与前一次大盘的高低点有密切联系,它打漏了该箱体的百分比33.3%位,即:3039.86+(3306.75-3039.86)/3=3128.82 ;而反弹的高点3176.15则刚过前天大阴线的1/4位,即(3255.13-3148.33)/4+3148.33=3175.03;收盘点位则刚好站在前天的高点3306与昨天低点的两天高低点位的1/4位,即两天箱体结构的百分比25%:3126.90+(3255.13-3126.90)/4=3158.96;而如果从3478以来到2639这一个大箱体结构进行分析,则昨天的收盘点位也是刚刚守位该箱体的0.618黄金分割点位,即2639.76+(3478.01-2639.76)*0.618=3157.80;因此,从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1、大盘下杀的初期空方借用冻结1月份新的信贷、加息、上调印花税等手段大打人气牌,使得市场再次因消息的不确定性而形成恐慌;
  2、当以上各种利空消息被有关部门出来辟谣或因公布数据而消化以后,做空主力仍先声多人,先挖一坑再让多头从坑底往上爬,并在坑顶做技术性压盘,导致大盘因上升动能不足而影响到分时级的上升结构紊乱;
  3、从以上特征来看,能逆市而为,恐非普通资金所为,从30分钟结构分析大盘似仍有一杀,因此昨天下午在群里反复提醒大家注意风险,特别是尾市2点45分过后大盘走平明显反映出市场的观望气氛在增浓;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大盘今天能否结束调整,我认为至少以下点位是值得关注的:
  1、3175点,从前面的算式以及昨天的高点即已知该点位的重要性,它是前天和昨天两根K线组合形成的箱体重要的由空向多的转折点位;
  区间分割[0.382]:3126.90+(3255.13-3126.90)*0.382=3175.88
  区间百分比[37.5%]:3126.90+(3255.13-3126.90)*0.375=3174.99
  2、3191点,想想,一波反弹如果连箱全的1/2位都过不了,即多空分界线都过不了,有理由看好?
  3、3206,该箱体的0.618位,江恩理论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后面有一波C浪等着你,则往往B浪的高点是难过这个0.618黄金分割位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一波反弹连箱体的2/3都没站上去,你能说它是强势?
  以上是对大盘反弹时需观查的几个重要点位,向下,则容易分析得多了,前面提到3126点已打漏了箱体的33.3%,因此今天上午大盘很有可能再次考验这个箱体的1/3位的支撑,即3139~3141之间的支撑,如果给快速跌破,则今天就有可能创新低,点位分析如下:
  1、3106点,即09年12月23日以来高低点位的1/4位,这一点位将是多方的重要防线,我们可以通过模拟K线预测出,当K线打到这一点位时,日线的KDJ的J值为-7.36,RSI1值为28.97,WR值为0;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K线下杀到这一区间是有较强的技术性支撑的;
  2、3058点,即3478~2639的半分位,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就算美国股市昨晚的大杀,也难激起大盘在无持续性利空的条件下杀除这么大的空间来,当然,空方可以继续编收取双向印花税的故事,问题是面对基金所公布的四季度持仓量达90%的消息不知道这个故事还能否编下去了;提出3058这个点位主要还是对三角形收敛末端可能形成绝杀的防范,不一定是在今天,下周仍有这种可能,即打出2010年的年度底来!
  在故事编得并不太圆满的情况下,做空的动力仍没有消耗殆尽,至于下杀的目的,还是那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无非就是比耐力拼信心了!大的经济环境向好的情况下,你还有多少理由看空?
                         作者: 笛声悠扬

                      多更好文章请点击鼎砥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