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光倒流的问题—股市中的因果逻辑思考(兼谈“反弹目标5日均线”) 【推荐】
关于时光倒流,有一个有趣的因果逻辑悖论:2050年的一位数学教授受好奇心的驱使前往2060年旅行,在他所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发现了一个爱因斯坦方程式令人惊奇的解法,这个解法刊登在《科学世界》上,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女学生。对这一发现激动不已的教授回到2050年,寻找那位女学生,结果在一年级的学生中找到了她,教授向她描述了那个方程式的解法。那么到底这个解法是谁的功劳呢?
呵呵,有意思吧?这就跟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差不多了。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和精密的思考。以上问题只是为了引出本文的重点——因果逻辑。至于到底是谁的功劳,各位慢慢讨论。
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就具有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一方面,因果关系具有相对性。即B现象对于A现象来说是结果,但对于C现象来说又是原因;另一方面,因果关系又具有绝对性,就因果链条的某个具体环节来说,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可倒“因”为“果”,也不可倒“果”为“因”。
在股市中,存在着各种因果关系,比如历史与未来,时间、空间、能量与技术指标,价格与均线......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行情在底部涨涨跌跌时,不经意间,未来的顶部已经被酝酿;反之亦然。正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果可以互相转化。如图:



因果关系还具有“共存性”和“先后性”。所谓共存性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在时空上总是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所谓“先后性”是指一般来说,原因在结果之先发生。然而,正因为其共存性,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同时存在,我们并不知道何者是在先发生的,此时就容易发生“因果倒置”的错误,误把结果当成原因。
古代希伯莱人发现,健康人身上有虱子,有病发烧的人身上没有虱子,于是认为虱子能使人健康。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一个人发烧时,虱子会觉得不舒服,于是逃离人体。
也正是由于共存性和先后性从而增加了辨认因果关系的困难,因为并非只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才具有“共存性”和“先后性”。如果仅根据这两种关系就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就会犯逻辑错误,导致“强拉因果”,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例如,“如果加强广告宣传,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就属此类。加强广告宣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企业的美誉度,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决定于对需求者需求的良好满足。
股市中的因果关系,反映的是市场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联系。人们常犯的错误,其表现是用结果推导原因,用现象解释本质,或是用现象解释现象,用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去说明另一件事情等等。
比如,“量为价先”、“成交量比价格重要”、“放量上涨”、“放量下跌”。这犯了用现象解释现象的错误。事实上,“放量”并不是“上涨”或“下跌”的根本原因或必要条件。分析价和量,主要就是分析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单单分析成交量可以说毫无意义,只有把空间和能量结合起来考虑,才具有参考价值。
再比如,“技术指标可以预测走势”。了解指标设计原理的都知道,指标是果,时间、空间、能量是因,因而指标最大的问题就是滞后。用技术指标来预测走势,就是用现象解释本质,犯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但指标所采用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使其成为确认体系的一部分,而非预测。
同样,价格是因,移动平均线是果。“反弹目标5日均线”,用结果来求原因,犯的也是典型的“因果倒置”逻辑错误。
那么下面这道题目,您一定知道答案了吧?
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作者: zjghuangyixin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