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砥论坛专用译稿)英国金融时报编者按:油价是短期下降还是就此衰落?
油价是短期下降还是就此衰落?
(转帖)
7月里每桶油价回落超过20美元:的确引人注目,特别是考虑到就在若干年以前,每桶价格甚至不到20美元。如果下落至124美元每桶的价格持续有效,并且回落得更多,将减轻一些全球的物价和实际生活水平的压力。油价确实可能高于它的实际价值,然而不幸的是,快速回落的可能性却也不大。
有几个理由相信油价只是短暂下跌而非从此步入下降趋势。第一,迄今原油/汽油储备并无大幅上升;与之相反,美国的库存量即使在暑期车旅旺季仍处于低位。这意味着短期市场仍然看好。第二,期货价格曲线起伏不大,价格趋势仍属平稳,2016期货合约仍高于120美元每桶。在过去的几年间,期货在预测现货石油价格的攀升方面彻底失败。然而,居高的价格显示市场对新增供给能否在短期内导致价格崩溃并无多大信心。
供应对高油价的回应是令人失望的,而且和以往一样,驱动市场的是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自油价突破25美元每桶迄今已有8年(尽管显著的上升仅始于2004)。2000年至今,世界石油产量的增长低于价格处于波谷时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这导致了需求的下降。油价下跌的最大原因是不断加深的对美国经济的悲观---这事关美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迹象清晰地表明美国人正减少驾驶,航空公司正停飞不经济的航班,能源使用效率成了新的车辆和机械最优先考虑的命题。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经历石油危机后,需求的减少虽姗姗来迟却气势汹汹。到1985年,美国石油消费从其高点锐减了19%,油价暴跌。考虑到近年风行一时的“油老虎”类汽车如运动型多功能车,未来提高能效的潜力几乎可以说是巨大的。
但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比,其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978年,欧洲和美国的消费几乎占世界石油总产出量的1/3;2007年他们的消费总量少于一半。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许有所放缓,但仍属高速,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亚洲的需求(经常处于被补贴状态),将多少抵消一些在能效提高方面的成果,而且意味着此次油价有可能在高位停留更长时间。
本文来自:鼎砥论坛 作者:吉象译自the
financial times 2008.8.1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