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dlp投影系统镜片德州仪器投影机 |
分类: 科技世界 |
DLP核心技术介绍
技术特点:
高清晰度:DLP技术的核心是由数以万计的镜片组成的数字微显镜系统,每块镜片之间的距离不到1微米,极度缩小投影图像像素之间的距离,生成无缝的数字化图片,在任何尺寸下都可以保持良好的锐度,不会出现其它技术造成的晶格(马赛克现象)。
高可靠性:DLP是数字技术,数字投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完整、忠实地重复产生影像,不会受到温度、湿气或震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DLP芯片超过10万个小时的使用寿命,更确保画面不会有褪色的情形发生。
高对比:在观看影片时,影像呈现的立体感至关重要。因为人体的视觉器官是依赖对比值来辨识物体的边缘,因此具高对比值的影像看起来更加锐利。当对比度低,暗色部位即呈模糊一片,影像显得平坦且欠缺真实感。DLP技术的高原始对比值能够清晰、锐利的呈现文字,这是其他强调动态对比度的技术无法比拟的,因为在呈现文本内容时,投影机需要的是高“原始”对比度。
高反应速度: DLP技术的切换非常快速,仅数微秒。也就是因为具备如此快的响应速度,即使是赛车或球类等高速动态影像,都不会有残影现象的发生,呈现出最清晰而逼真的影像。
高便携性:应用于教育、商务、消费市场的单芯片DLP投影机只需要一块面板。 因此DLP的投影系统可以做得很小,重量也相应轻了许多,为创新设计留下充分的空间。目前全球已经有三星、三菱、和东芝等多家厂商推出不到一磅重的DLP口袋型投影机,开启投影机应用的新纪元。
DMD最初的构想出现在1977年,由德州仪器的科学家Larry
J.Hornbeck发明。有意思的是,当初发明这一技术并不是要用于显示设备,而是准备作为印刷技术中的成像器。虽然当初已经使用DMD这个正式名称,但其英文全称与现在不完全一样。因为那时数字技术还未发展起来,芯片上的微镜还是使用模拟技术进行驱动,反射面是采用一种柔性材料,所以这种技术当时被称为“变形镜器件(Deformable
Mirror
Device)”。10年之后,Hornbeck博士正式以数字控制技术,开发出了新一代DMD器件,并将名称改为“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rror
Device)”。数字控制的DMD诞生的早期就已朝向印刷技术和数字成像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到了1992年,德州仪器投资成立数字成像事业部,探索DMD在商业应用的可能性。两年之后,第一台用于演示的DLP投影原型机诞生,再过两年的1996年4月,第一台商用DLP投影机正式诞生。1997年,德州仪器终止了在印刷技术方面的研发,全力投入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其后,DMD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01年,德州仪器宣布其自1996年以来的第100万颗DMD芯片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