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研修日记9
(2012-12-10 00:39:45)
标签:
学校变革校长感悟教育 |
分类: 教育之花 |
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圆心的内聚与张力
——一所普通初中的蜕变
精神层面的缺失----必须以七宝中学的校园文化——第一步,特别是教师文化来影响我校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了解、交流体会、相互渗透等方式,使我校教师逐渐形成办优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教师精神状态,树立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思想取代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思想;迅速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建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
意识层面偏差----在着手解决教师精神层面的问题同时,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领:重建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教学质量观;要引导教师正视学校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阶段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卓越”。
业务水平层面的低迷----薄弱学校虽然还不具备有名校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但是,从以上所分析的四个方面发力,即崇尚文化立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渐影响教师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精神取代消极地情绪、以现代的教育意识覆盖过去落后的教育意识;倡导在教中学,与学生共同成长;以人文思想贯穿管理全过程,使广大教师愿意发展、乐意发展、懂得发展;以发展中的学生驱动教师的发展。与此同时,致力于借助名校优势资源,着力发展自己的内涵,挖掘自身潜力,在已有的基础上,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群体教师发展策略,逐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可以实现发展的。
查校长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科研引领、项目推进“同心圆”管理核心理念。设计出“三项课题 , 立体化推进学校发展”方案:
1、区级课题“同心圆结构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区级课题“名校引领下的教学一体化推进的实践研究”
3、区级重点课题“城市薄弱学校学生自主发展的行动研究”
“同心圆”管理理论----校长领衔“同心圆结构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研究”,是鉴于校长对于学校历史的研究和对于现实调查后,集体研究的结论。同心圆管理理念从组织形态上看,最利于开创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先行一步解决团体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同心圆建设以“魂文化”为核心,聚焦研讨解决学校共同价值追求的问题,最有益于渗透校长的办学思想;同心圆管理理念“扁平化”的特点,权力下放、责任上移,最有益于发挥教职工主观能动性,建立广大教育者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同心圆管理,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发展学生,“学校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通过同心圆的建立,最能促进理念的落地。同时,该研究的有效研究,为其他两项研究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一圆,致力打造内层园
,构筑学校“魂文化”。每期开学典礼,校长致开幕词,用开学致辞
,设计主题。校长致词源于对学校发展程度的理解,着眼于学校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问题,以此形成学期阶段的工作重点,引领全校资源力量,聚焦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进步,带动学校的进步。如2009秋:“做一名合格的七中人”;2010年春:“热爱生活
为了构筑学校“魂文化”,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阅读活动:
1、系统阅读,渗透主题。
搭上孔子游学的顺风马车,听听韶乐的音律何如?走在庄子路过的小桥,看那条传说中的鱼是否依然快乐.
和杜甫一起听雨,试一试把春夜的喜雨给芸芸众生的愉悦,试一试把秋风苦雨留给自己的悲悯情怀.
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家园作客;到卢梭的原生态密林去野营;在杜威的视界里边做边学……
去体验托尔斯泰的复活节,相信没有一颗灵魂在活着的时候就真正死去.
去吟诵雪莱的诗,相信雪化了之后就是春天.
读书:获得教的真谛;获得自然的宁静;获得诗人的激情;获得哲人的睿智。
2、系列研讨,深化主题。
2009、10——2009、12 “共话同心圆”主题研讨
2010、10——2010、12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主题研讨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011、12——2011、12“吹开幸福的花儿”——关爱学困生教育教学艺术主题研讨 。
3、校园博客,品味主题。
写出人生的品味,写作,不仅仅是文学家的事。因为写作是倾诉。生活在这急剧变革的时代,每一个生命犹如上紧发条的时钟,在亲人、同事、学生和朋友圈就的轨迹上不停歇地奔跑!智慧的生命,往往会找一片小憩的树荫,轻轻地揩一揩身体的汗液,静静地呼吸几口纯净的空气,最好是有一支笔,也许它还不至于妙到生花,然而,感受最深的人自会有传神的笔调,绘声绘色地传递心的音律。
因为写作是梳理。我们是文化人,思考是文化人的品质。然而稍显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是始于思考而止于思考,我们一些美丽的思想萌芽,由于不能经过笔的深耕细酝,如同未经沃土充分浸泡的种子,急急的钻出地平线,终于敌不过风吹日晒和雨淋,美丽的萌芽只能枯萎成一声叹息。
因为写作是收藏。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加之以心的感受的打磨,美好的故事犹如古河道五光十色的卵石。然而我们总是行色匆匆,慌乱的脚步把我们演变成天涯过客。我们甚至不愿意或者根本不至于想起,我们本可以用笔,挽留那万千变幻的云彩,挽留那稍纵即逝的昙香,挽留那也许永不回头的流水,挽留那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
因为写作还是一种品味。也许你肌肉发达可以媲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也许你花容月貌到西施玉环重生,而你一旦遭遇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苏轼的豪放、柳永的缠绵、易安的忧伤,美妙的文字唱着美丽的歌谣,你空白的灵魂又将如何的自惭形秽?写作真的是一种品味,这品味不因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相反地,穿越千古,旧迹犹作新墨香,生命不可永恒,文章可以千古!
没有人生来就是文豪!或者说,我们勤于用笔,本不想成为诗人,只是为了像诗人一样,有思想、有激情的生活着。
4、节日文化
“爱生节”,师生一起去逛街,促进师生与不同类型学生的感情。是的,孩子,爱生节我们一起去逛街!为你挑选一本《开心钥匙》,期待那美妙的文字能够打开你锈蚀的心锁,期待阳光渗入你有些干涸的心田;为你挑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期待那传奇的故事能够振奋起你的精神,改写你软弱的性格;为你挑选一本《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期待那长者的智慧能够带领你走出学习的窘境,期待你也能用笔描绘你美丽的心花……
是的,孩子,爱生节我们一起去逛街!为你精心挑选一款新颖的书包,知道你的书包已经很旧很旧,旧得盛不稳你少年的梦想;为你精心挑选一款明快的短裙,知道你是爱美的孩子,知道你早已忘记了你母亲的模样,知道你常常梦呓着一个叫做“亲情”的宝贝;为你精心挑选一件同龄的城里孩子早已不玩的玩具,但是一直生活在乡间的你却从来不曾玩过,孩子,既然我们走在一起,我们就必须给你补上一课,叫快乐……
“体育节”——青春展活力。跑出活力,活出精彩。
“读书节”——书香满校园。读好书,绽放青春之美。
“感恩节”——教育彰显爱。五月,因为感恩而美丽。
第二圆、用心浇注中层圆 ,提高干部执行力。
注重中层干部的职能、作用和素质,培养一支服从于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发展、忠诚于学校发展的领导队伍!用行动去执行干部格言:和谐
第三圆、着力外层圆
用“同心圆”理念创建五路团队、七大学科组,凭借集团模式下的教师一体化发展,延请专家讲座,探索特色的活力课堂,培养独具特色的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发展中心,内置青工委,两年一届阳光青年教师评选,创办“寄语阳光青年教师”(转双周简讯期刊);建立不拘一格的工会工作,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举办“巾帼风采月”活动,让女教师“留几分美丽给岁月”。这些活动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力量,团结在圆心的周围,真正体现了“同心圆”管理理念的核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三年的阵痛,如今的七宝实验中学蜕变成上海市闵行区的一所优质学校。教学质量,从闵行区48所中学倒数第三名,一跃成第一名。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每学期校长的开学致辞中,看到了该校奔向卓越的足迹,由追求“合格”到追求“卓越”;由“自主发展”到“自信自强”;感悟了“快乐学习”“实现梦想”的生命自觉,培育了生命自觉的人。
这所学校的蜕变,是学校教育整体转型变革的结果。首先,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呢?
感悟一:查建生校长抓住了大好时代的变革机遇,充分凭借了被七宝中学教育集团托管的契机,获得有利于发展的资源。但是,他深深认识到要持续发展,要使得每一位学生从托管中受益,必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他让师生们明白一个道理:托管,在一阵子可以轰轰烈烈。但是,教育最忌讳的是轰轰烈烈!必须遵循低调务实,耐得住寂寞!改变一所学校,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需要三年五载,甚至更长的时间!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大胆地推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同心圆”管理核心理念,一期期,一年年,一步步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实处。这是学校转型变革的基石。
感悟二:查校长能把校长的价值观转化为师生的价值观。如何转化?价值观的实现不是靠说教,而是从构建学校的“魂文化”着手,引领师生系统阅读,渗透主题;系列研讨,深化主题;书写校园博客,品味主题;举办节日文化,落实主题。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把理念变成实践行动,一个变不成行动的理念只是一句口号,不是学校文化。师生沐浴在这样的学校文化氛围中,把想法变成做法,再把做法变成说法,然后再把说法变成写法,这种活法就在潜意思里形成了生活行为---转化成文化自觉。学校有了文化,就是有了魂灵,就有了生命的鲜活。这正是学校转型变革的内力。
感悟三:校长应该是一个生命自觉的人。真正做到要对自我的生命自觉----明白我,就是要明白校长的“责任”,而不是“职责”。明确信念,执着追求。对他人生命的自觉----明他人,对老师、学生生命的敏感、尊重和敬畏,也就赢得了自我的价值。对环境的生命自觉----明环境,主动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资源,主动发现和规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变不利为有利。这正是学校转型变革的外力
总之,学校的转型变革是靠基石的奠定,内力和外力的合力推进助其完成的。不是用死的制度去束缚捆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