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廓然大公  物来顺应(读《中国哲学简史杂想》)

(2015-12-07 13:45:59)
分类: 我的书斋

廓然大公  物来顺应

——读《中国哲学简史》杂想

    还未来及体味年少轻狂,竟已入而立。前几日,偶然翻看博客中过去的记忆,那些记述青涩得不忍细看,但又纯美自然得惹人留恋,止不住的思念。很多事情经历了才知,当初的所谓不顾一切的执着竟然赤裸裸地袒露着一颗自私的心,曾以为的坚不可摧竟也单薄得经不得一丝风雨。多少次的反复,反复地就要陷入绝望。烦扰中,读了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书中引用的斯宾诺莎的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世间万物如此皆有其“必然性”,乐在其中,亦或纷扰不休,如果无法改变,那就试着去“理解”它,恰如道家所说“以理化情”。《系辞传》中提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乾坤大势,唯有顺乎其中,才能见和见美。冯先生在书中列出的《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更能阐述此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要在烦忧的苦海中找到飘向善岸的“浮木”,必须看清自己那颗自私的心,精准认清现实,砥砺精神、磨砺意志,找到真正的初心。想到这里,愁云渐忽消散。

    冯先生的书把古今串联起来,读起来,好似徜徉历史大河之中。行走浩瀚历史烟云,每个人如此渺小,小的不及沧海一粟。但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喜或悲,都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向前的不竭动力。《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解放前,读来也能闻到到民国时期学术气味,淡淡的,却是深刻的、悠远的。先生放眼国际,把儒家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进行比较,把哲学和宗教放在一起研究,努力找寻中国哲学的精神存在。“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有从百家争鸣开始,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因子“嘭嘭嘭”地活跃起来,并永远延续着,融入我们的生活细节。古老的《彖辞》中就给我们立了很好的典范,“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这不是所谓的封建桎梏,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验之谈、至理名言。

    大儒程颢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血,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古人持“圣人有情而无累”的态度,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达此状态,才是乐的极致。

借读冯先生一书,学古通今,吐露心迹。

(本文写于2015.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