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09-10-10 20:20:31)
标签:

风声

影评

赏析

休闲

分类: 视觉天堂——读电影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麦家擅长在幽闭的暗室氛围营造故事,并强行延展,故事、人物的耐力与智力之极限。这样的故事,阴暗的气氛,极适宜电影的讲述,电影视听的冲击,将刑具,酷刑,肉体的惨烈代价,极为强烈地传递给观众。虽然鄙人对这类场面总是做闭屏处理,但恐怖的氛围并未随之减弱。《风声》,足以当恐怖片去看。这种感官上强度,让人不免联想起《七宗罪》——同样的,《风声》将悬念成功地留在了影片最后。只是那种唏嘘的寒意,略有区分:《风声》的揭秘,令整部影片回到主旋律的轨道,而《七宗罪》则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对于原罪的另一种解释。

 

《风声》的人物在进入碉堡的同时,就已经是《暗算》的另一个版本了——对于空间和人物的有意限制,令叙述泛出某些别致的文学色彩,尽管电影的追求在别的方面——密闭的碉堡式环境,无疑将观众与嫌犯一同强行拘禁,然后被迫进入一场严酷的猜谜游戏。这也是阿嘉莎.克莉丝蒂擅长的方式,观众被事先告知凶手就在其中,观众首先锁定最明显的嫌疑人,但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被引向最意想不到的人物,故事随之开辟出另一种解读——电影事实上一直在与观众对决,而观众要被深入地引向氛围,去分担暴行的强度,并最终获得绝处逢生的感觉。这是一种奖赏,也是一种惩罚,克里斯蒂因为懂得这一法则,所以能不断复制她的连环故事,每次,都准确地套去了我们的关注。

 

我们极想从《风声》的幽闭氛围里逃脱,我们想象胡迪尼或大卫.科波菲尔一样,逃离迷惑与绝境。危险的吸引力,最终将我们成功引向故事的终点,去获得奖赏:逃脱后的狂喜与轻松。《风声》向我们奉献了精彩的讲述,而我们以毫不虚度的120分钟,作为对电影的回报。

 

我反对有人对《风声》中酷刑场面的质疑。我认为酷刑在此片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强烈的肉体痛楚,强烈的对于刑罚的展示,观众将无法体验故事与人物的强度,也就无法获取最后的震撼与感动。不得不说,麦家以这样的方式书写主旋律,是非常独特与有力的。而电影的叙述,人物的设计与塑造,又是这样准确无误,层次丰富,节奏鲜明。《风声》,的确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里的那两个字:风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编剧:陈国富 导演:陈国富 高群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