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联读扩展,拓宽视野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20)

(2016-07-18 16:44:39)
标签:

阅读教学设计

诗意手法

分类: 教育教学

联读扩展,拓宽视野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20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相同题材、相同写法或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这“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配读资料,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课文阅读,有一种特别的乐趣。

我们研究“联读扩展”式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丰厚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进行的。

所谓“联读”,是在学生学有余力前提下,从某篇课文扩展开去,把具有一定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诗文联结起来进行阅读的一种教学设计手法或教学设计思路。“联读”的目的在于扩展,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于给课文的阅读教学增加容量。“联读”的方式有时候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但更多的时候适用于精短诗文的教学设计,用“增容”的方式使这些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精美。

“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人教版课标教材初中语文中,《〈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短文两篇》(《日》、《月》)、《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张》),《〈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等等,都表现出一定的“联读”意味。

但课内的这种“联读”远远没有“课文加上课外选文”的联读来得丰富而又生动。

“联读”教学的设计过程与其说是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与思考、辛劳与享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意趣。

1.它需要我们优选内容。

“联读”是一种教学需要,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如下若干个方面来确定联读内容的组合:

①弥补课中短篇教学容量的不足。

②从更深的意境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

③集中地感受某名家名作的写作风格。

④重点了解某种科学或文化知识。

⑤形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式的专题研讨。

⑥感受事物或思想的联系与发展。

⑦从情、趣方面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⑧从艺术的角度展示教学设计的美感。

在这里没有谈论比较阅读的内容。实际上在“联读”的内容组合里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比较”的因素。

2.它需要我们巧选角度。

巧选教学角度能够表现创意的新颖与精致,有时候那种见解独到的创意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金点子”。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联读教学,可能有这样几种教学角度:

第一,岑参诗联读。

第二,吟雪诗联读。

第三,送别诗联读。

第四,边塞诗联读。

第五,诗行体诗联读。

第六,军营诗联读。

这几种教学角度都是可用的,都可以用来设计精致的教学方案。但“边塞诗联读”无疑更好一些。它的内容组合,它的文化内涵,它的异域风情,散发出让你饶有兴趣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吸引力。你会想着让你的学生在这样的诗歌联读中感受什么是边塞诗,感受祖国古代边塞视野的辽阔、景物的荒寒、风光的奇丽、征战的悲壮、拼杀的惨烈以及战友的情怀。这样的联读教学,一定能够表现出一种宏阔大气的风格。

3.它需要我们精选材料。

联读组合的材料讲究配对,讲究精选,否则就是堆叠。精选材料的过程往往带给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困惑与喜悦。那种“配合默契”的联读材料常常会让你把玩不已。

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联读教学设计,笔者找到了食指的《相信未来》,找到了汪国真的《如果》,找到了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找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仿写》等等。在初期的方案中,曾经打算用海涅的《我的心,你不要忧郁》来与课文进行联读:

我的心,你不要忧郁,

把你的命运担起。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

新春会交还给你。

有多少事物为你存留,

这世界还是多么美丽!

凡是你所喜爱的,

我的心,你都可以去爱!

但是当看到《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2年第1期上中国诗人宫玺写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时,当初的一切设想都“崩溃”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最佳配对只能是《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在谈到“联读扩展”这个话题的时候,需要强调一个“理性思考”的问题。目前有不少的阅读课喜欢“早出”。所谓“早出”,就是用缩短时间的方式,在对课文有了一些感知理解后就早早地离开课文,进行所谓的非语文的“迁移拓展”。这就欠缺一些理性思考,没有掌握好所谓“迁移拓展”一定要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这个“度”。其实课标里面并没有“迁移拓展”的提法,课标强调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教师要注意“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湖北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