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语文教材的研读与利用(讲座二)

(2016-04-19 16:18:36)
标签:

教育教学

教学资料

语文教材的研读与利用

分类: 教育教学

(屏显)

五、专题集纳

第五种方法:专题集纳。这是语文老师做学问的好方法,积累资料的好方法。

(屏显)

连类而读,从某一点生发开去,在本课中、或其它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

它是连类而读,从某一个点生发开去,把它的同类找出来,慢慢地积累、慢慢地积累,从而成为一个小小的专题。

(屏显)

作文的开头,可多写这样的句子

作文的开头,可多写这样的句子。如果要问一位老师,你怎样给学生讲“开门见山”呢?我们都不会讲,我们只知道这是“开门见山”。你怎样让你的学生知道,这就叫做“开门见山”。好吧,我们来看。

(屏显)

①直接入题句。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直接入情句。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③直接入景句。如: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④直接入境句。如: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⑤直接入事句。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⑥直接入物句。如:我们家的台阶低。

⑦直接入论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⑧直接写人句。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直接入题,直接入情,直接入景,直接入境,直接入事,直接入物,直接入论,直接写人,这才叫“开门见山”。你只有通过这样的小小专项研究,才对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你的学问不就提升了吗?

(屏显)

作文的结尾,可多写这样的句子

作文的结尾,什么叫做精短呢?什么叫做感人呢?你又得举例子来说明。

(屏显)

有余味。如: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有情感。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有含义。如: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有意境。如: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有理趣。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有哲理。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文采。如: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有照应。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样“八有”才是“重头戏”。有余味,有情感,有含义,有意境,有理趣,有哲理,有文采,有照应。当然这些概念都是可以彼此交叉的。这就叫做结尾有韵味。不然怎么可以给学生“空讲”呢?这就是专项的研究。

去年我给小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叫“温馨的家”。我收集的资料是全国各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写家的文章,让小学界的名师们大呼“不得了”。为什么?他们只一套教材,我有十套教材,我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材,所以我的教学资源绝对比小学界的名师们教学资源要多。

(屏显)

诗意地写一写温馨的家

我们一起来学写温馨的家。

(屏显)

一双双鞋,就像大船和小船。你看,爸爸的鞋是大轮船,妈妈的鞋是小轮船,我的鞋像小帆船,颜色最好看。

天亮了,船儿出航了。天黑了,船儿回来了。

同学们,读起来吧。(范读)“鞋  一双双鞋,就像大船和小船。你看,爸爸的鞋是大轮船,妈妈的鞋是小轮船,我的鞋像小帆船,颜色最好看。天亮了,船儿出航了。天黑了,船儿回来了。”噢,写家中的一个小小的器物就能够写出温馨的家。

(屏显)

看书

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书。我也在看书,一人手捧一本书,像捧着一只大蝴蝶。爸爸看厚厚的书,妈妈看大大的书,我看花花绿绿的书。我的书最好看:小狗叫,小猫跳,小猴树上打又闹。

《看书》,爸爸看书,妈妈看书,我看书。每个人手捧一本书,像捧着一只大蝴蝶。爸爸书厚厚的,妈妈的书大大的,我的书花花绿绿的。我的书最好看:小狗叫,小猫跳,小猴树上打又闹。你看,都是写爸爸、妈妈多么好啊,我的书最好看。写家中的一个情境。

(屏显)

轻轻地

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啊,我知道了,爸爸昨晚上夜班,工作到天亮才回家。呼噜,呼噜,睡得正香。

我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

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轻轻地笑了。

一个细节,爸爸熬了一夜回来,上夜班。“妈妈起床了,很轻很轻。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我呢,也是这样,“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轻轻地笑了”。多次反复“轻轻地”,但是,我们不觉得厌烦。那就是一个特定的细节。

(屏显)

借生日

早晨,小云醒来一看,枕头边放着一只可爱的布熊。

妈妈走过来,祝小云生日快乐。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吃过早饭,妈妈要去上班,拿起包一看,里面装着一只布熊。

她正要往外拿,小云跑过来按住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小云过生日,妈妈祝她生日快乐。妈妈送给她一只可爱的布熊,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说:我忘了。吃过早饭妈妈要去上班,发现自己的包里面装着一只布熊,她正要往外拿,小云跑过来说:“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给你的,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这篇文章的奥妙难以说清楚。怎么提炼都觉得提炼不到一种手法上来,但是它绝对是写温馨的家的。

(屏显)

天气预报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全家人都看天气预报。那天预报哈尔滨有寒潮,奶奶直念叨爸爸没带棉袄。第二天那座城市气温回升,全家人露出舒心的微笑。

今天妈妈特别关心南方天气,爸爸明天将飞海南岛。当听到海南岛是个大晴天,又担心爸爸忘了买凉帽。

我说天热有什么可怕,只要爸爸多吃雪糕。我只希望天气晴朗,千万别下大雨,别下冰雹。

自从爸爸出差去了,我们天天在屏幕上追踪、寻找,全家人都随着天气预报,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心焦 。

还有《天气预报》,爸爸出差了,全家人都担心他。

(屏显)

胖乎乎的小手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兰兰不明白,问:“我只是画 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还有《胖乎乎的小手》。兰兰的画,画了一只小手,家里人都喜欢这张画,为什么呀?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有人的话语来侧面烘托。所以这篇小文章全是侧面,连“画画”也是侧面。

(屏显)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初中的课文,同样是写一个情境来表现温馨的家。

(屏显)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幅甜美画面。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个特别动作。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个动人瞬间。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种挂念心情。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次由衷赞叹。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天幸福时光。

诗意地描述家中的一次快乐聚会。

于是我们的学生们就知道了:“甜美画面”、“特别动作”、“动人瞬间”、“挂念心情”、“由衷赞叹”、“幸福时光”、“快乐聚会”都是可以写“温馨的家”的。所以我那个班上的学生马上就说,老师告诉了我们真正地能够写温馨的家的。没有这样的研究,我们怎么能说呢?现在有些老师上作文课,就凭嘴巴说,同学们,你喜欢你爸爸吗?你喜欢你妈妈吗?哎呀,学生“喜欢”,好吧,你们写吧。就是这样地骗学生,忽悠学生,不给指导,一指导马上学生就有收获了。专项研究是使我们的老师真有水平、大有水平的好方法。

(屏显)

这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编织者。

这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编织者。

(屏显)

六、术语解读

第六,术语解读。这是我们教学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别是小说教学,要让我们学生多一点知识积累。

(屏显)

这是从文体的“术语”角度、利用“术语”对小说、散文之类的作品进行“专门”研读的一种方法。

这是从文体的“术语”角度、利用“术语”对小说、散文之类的作品进行“专门”研读的一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你的文学欣赏水平。

(屏显)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视角,场景,白描,虚写,实写,抑扬,悬念,伏笔,照应,对比,铺垫,蓄势,波澜,节奏,巧合,突转,明线,暗线,各种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四法,美妙的侧面手法……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有几十个知识点。视角,场景,白描,虚写,实写,抑扬,悬念,伏笔,照应,对比,铺垫,蓄势,波澜,节奏,巧合,突转,明线,暗线,各种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美妙的侧面手法,还有反复手法。老师们有兴趣的话,去钻研一下《我的叔叔于勒》,专门用文学术语来解答,那是非常有味道的自我训练。

(屏显)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这篇文言小说,同样有丰富的小说知识。

(屏显)

《狼》的文学欣赏

场景    形象    悬念    伏笔    照应    张弛    波澜    白描

语言欣赏

句段点评

章法:突起、纡行、峭收

场景、形象、悬念、伏笔、照应、张弛、波澜、白描、语言欣赏,等等。有很多很多的老师都上过这篇课文,但是基本上不分析。一个地方“顾野有麦场”,场中“苫蔽成丘”这四个字,这是这篇文章中最大的、最美妙的一处伏笔,正是因为柴草堆得很高,“苫蔽成丘”,才会有后续的一个动作,狼“隧入以攻其后也”。如果说场上的柴草是几捆稻草,后面就没有这个情节了。所以,你读小说要用文学术语来观察的话,那你读的味道就完全不同。

(屏显)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扣人心弦,又在表达过程中预伏波澜,“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头二十字,不仅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而且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品评四:一人遇两狼,揭示险恶的情景,扣人心弦。

大家再看,“一屠晚归”,这个“屠”有什么含义啊?它就是伏笔,什么地方和它照应的呢?“驰担持刀”,刀拿出来就和“屠户”照应了起来,这就是小说。如果是“一木匠晚归”,一木匠他拿什么东西?斧头、锯子,“一农夫晚归”,锄头,只有“一屠晚归”他拿的是刀。所以伏笔、照应,美妙得很,要从小说的角度来完成。

(屏显)

小说开端部分的作用

再看小说开端部分的作用。

(屏显)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变色龙》第一句话奥楚蔑洛夫就出来了。这叫什么呢?这叫人物出场。

(屏显)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再看,鲁迅的《药》,这篇小说开端就写人物出场,谁出来了?华老栓。

(屏显)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再看《社戏》,故事的开端部分,外祖母、妈妈、“我”、十几个小朋友、以及双喜全出来了,而且场景安排好了,有船呐,故事就开始展开了。

(屏显)

凡卡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契诃夫的《凡卡》,起笔就写凡卡出场,他呆在一个鞋匠家里在那儿做学徒。这是场景。

(屏显)

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起笔点出小女孩。小女孩在哪里活动呢?街上,墙角,她坐在一个墙角里,后来她就死在那个地方。

(屏显)

《红楼梦》第三回,以贾府为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景,以林黛玉的出场作为核心事件,让一批重要人物出场。

《红楼梦》,长篇巨著,它的开端部分也是这样。林黛玉的出场,贾宝玉的出场,贾母出场,王熙凤出场,一批重要人物出场,故事开始展开。所以小说开端部分的作用就是八个字:人物出场、场景设置。就把人们活动的地方给安排好。戏剧作品也是这样。也有的古诗都像戏剧作品,像《石壕吏》第一段话,就是人物出场、场景设置。

(屏显)

这种研读方法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种研读方法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屏显)

七、句段命名

第七种方法,句段命名。它和前面的“提取组合”有差不多的含义,但是,命了名,让学生马上可以知晓规律、知晓秘密,于是便于学生理解和学用。

(屏显)

《春》的读写训练资源

《春》,不知道有多少美好的学习资源。

(屏显)

字音字形

水涨zhǎng      迷藏cáng       抖擞sǒ       酝酿niàng 

wǎn       应和hè        lǒng     bó烟

liáo     zhǎ眼        黄晕yù      suō衣

字音字形。

(屏显)

常用雅词

朗润    迷藏    气息    润湿    酝酿    清脆    宛转    应和    嘹亮    寻常    烘托    静默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流水轻风    花枝招展

常用雅词。

(屏显)

叠词

欣欣然  偷偷    嫩嫩    绿绿    轻悄悄  软绵绵  嗡嗡    星星    微微    密密    点点    稀稀疏疏    渐渐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个个    舒活舒活    抖擞抖擞

叠词。

(屏显)

精妙用词

欣欣然开了眼  太阳的脸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  蜜蜂嗡嗡地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跟流水轻风应和    密密地斜织    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小草儿也青得你的眼

精妙用词。

(屏显)

含情反复句式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④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⑤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⑦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⑧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⑨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含情反复句。那么大一批,全是短句,全是反复,全是抒情。

(屏显)

以人衬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草图。它怎么会是“春草图”呢?它明明是在写法上以人衬景。为什么要写人呢?写人是为了表现小草的可爱。以人衬景。

(屏显)

丰美语感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丰美语感。“钻出来”,动感,“嫩嫩的”,质感,“绿绿的”,色彩感,“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画面感。

(屏显)

化静为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化静为动。写花的,花好像没有动,但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化静为动。

(屏显)

分区描写   妙用穿插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分区描写。先写上面的,再写中间的,再写下面的。妙用穿插,想象树上结了果子,穿插。

(屏显)

五觉写景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吹面不寒杨柳风”,五觉写景。听觉、视觉、触觉,等等。

(屏显)

概写细写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先概写,然后细细地描写。

(屏显)

由叙而议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写人的片段,叙议结合。议在哪里呢?后面,“‘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议论、抒情。

(屏显)

以实写虚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最后三段,以实写虚。春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受得到,但是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就把春天写活了、写美了,写得强壮,写得健康,写得活泼,写得可爱。以实写虚。这就是美妙的知识。可惜我们上《春》都没有给学生讲过这些美妙的知识。就这么简单地,“同学们,这是‘春草图’、这是‘春花图’”,就那样的教语文,于是我们的学生就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这是春草图,这是春花图,一直传到现在。没有手法,没有文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命名,所以讲不出道理。

(屏显)

教学设想

背景材料    字词认读

语感训练    “春草”段

赏析训练    “春花”段描写10

背读训练    “春风”段背诵

手法训练    精美手法讲析

(屏显)

《故宫博物院》段式

再看《故宫博物院》的段式。

(屏显)

说明+评价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说明+评价。紫禁城的城墙,它的门怎么、怎么,说明清楚了,然后评价。“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等等,先说,再评价。

(屏显)

说明+描写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金鸾殿,先说明,再描写。

(屏显)

说明+例说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先说明,再举例。

(屏显)

说明+比较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后三宫,御花园,先说明,再比较。

(屏显)

说明+观感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最后一段,先说明,再写观感。老师们,我们有了这样的点拨,难道我们的学生连仿写都不会吗?但是,我们永远没有这样的点拨,于是我们学生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以要命名,让学生知更多的知识,特别是文章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