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10.淡化提问,活动依然——《大雁归来》实录[映潮说课]说说主问题的设计

(2014-05-15 22:07:06)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学课例

丛书

分类: 教育教学

10.淡化提问,活动依然

——《大雁归来》教学实录

 

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

 

时间:

地点:荆州市弥市镇含义中学

 

师:同学们,你们拿到课文后是怎样阅读的?

生:我是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读的。

生:我是先读课文,然后再思考课后的问题。

师:假如没有课后问题,你又怎样去读?

生:怀着好奇去读,看大雁归来是什么样子。

生:看大雁的归来有什么作用。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课题。板书文中的生字:缄、沼、狩、徙、蒲、雉、鹬、鹂

师: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

师:请大家用组词的方式读。

生:缄默、沼泽、狩猎、迁徙、蒲公英、雉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黄鹂。

师:“雉”是一种有着长长的尾巴的野禽。

生:野鸡。

师:好的。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要完成这样几项学习任务:(板书)探究。

(板书)探究一、试用8个以内的字提取本文信息。

师:试用8个以内的字提取本文信息,就是要求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速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读课文,思考)

生:大雁是春天的使者。

师:一种说法。

生:大雁归来,充满生机。

师:又一种说法。

生:大雁的生活习性。

生:大雁归来的各种特征。

生:大雁归来的行为。

师:说法又有不同。

生:大雁是人类的朋友。

师:你说的是作者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

生:大雁归来的意义。

师:我提示一下,有很关键的两个字你们没归纳出来:时间。

生:大雁归来的季节。

生:大雁归来是春天到了。

师:其实课文里已经说得很明显了:三月,大雁又回来了。

师:“三月,大雁归来”,就是本文的主要信息。好,你们记下来。

(板书)探究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中的大雁。

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春天里归来的大雁。那么请大家说一说,你眼中大雁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同学们读课文,寻找,勾画)

师:请发言。

生:课文写了冬天的大雁。

师:要先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大雁?

生:南飞的大雁。

师:是往南飞的大雁,还是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生:是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生:觅食的大雁。

师:哦,大雁在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生:大雁的集会。

师:你说反了,应该说是集会时的大雁。

生:孤雁的哀鸣。

师:你又说反了,应该怎样说?

生:哀鸣的孤雁。

师:大雁是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一同迁徙的,孤雁是少数。

生:成群结队的大雁。

生: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师:又讲反了,应该说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

生:春雁觅食过程中的鸣叫。

师:啊,我们要说的是大雁,不是鸣叫。

生:有着亲情、有着友情的大雁。

生:迁徙中的大雁。

生:有人类一般感情的大雁。

生: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师:是啊,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生:喧闹的大雁。

师:是啊,大雁像小孩子一样叽叽喳喳的。

同学们很能干,从课文中找出了这么多短语来描述可爱的大雁。但同学们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找出来。现在我来整体地概括一下:

作者描写的是三月的大雁,从南方归来的大雁,春雁,直线飞行 200公里的大雁,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每年三月,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

(板书)探究三、品味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注出对文中表现出对大雁喜爱之情的句子。如:“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说大雁是“我们的”,说明作者把大雁当作了好朋友,一个“又”字突出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学生读文,作标注)

师:现在把你的见解讲给同桌听。

(学生相互交流)

师:好,把你的看法讲给大伙听。

生:“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春的信息和希望。

师:多美的句子啊!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成为南来的大雁。

生:“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写出了大雁的生活特点,描写得十分细腻。

师:两个“时而”,写出了大雁的快乐与自由。你们看,它们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生:“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告诉我们迁徙中的大雁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了诗意,从而表达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师:把大雁的鸣叫写成是带着野性诗歌,很美啊,但更为重要的,这里写了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在生态上带来了好处。

生:“在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四月夜间大雁鸣叫的喜爱。

师:“喜欢”这个词就表现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还有“倾听”,也是表达的喜爱之情。

生:“1946411,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因为作者喜爱大雁,所以才会去统计数量。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两个数字来衡量他在春天的富足,大雁的数量就是其中的一个,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大雁喜爱之情。

生:“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一个“六年之后”,突出了作者观察大雁的时间之长久,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关注、喜爱之情。

师:“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中有着一种欣喜,那是说,雁群比孤雁多啊!

生:“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有力地说明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本句运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表现出大雁和人一样具有诚信,不仅表达出对大雁的喜爱,更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钦佩。

师:嗯,不错!“用自己的生命”就是对大雁的美好评价。

生:“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更为响亮。”辩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作者写出了大雁与大雁之间的辩论,好像听得懂它们的话似的,这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这句话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带着喜爱的感悟将大雁拟人化。

同学们的理解都不错。可以说,这篇课文处处都表现出作者对可爱的大雁的喜爱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为大雁的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孤雁的不幸而感伤,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对大雁迁徙的意义进行诗意的评说,笔墨中饱含感情,我们已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点。

好,下面我们作本节课最后一次探究。

第四个环节,让我们来联缀短文。

(板书)探究四、用一段话表现三月大雁的“说话”声。

师:作者多角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笔下,大雁的形象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现在我们把作者饱含深情地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勾画出来,联缀成短文。注意,找对三月的大雁的描写,用笔勾画出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生读文,勾画)

师:我给你们起个头,你们接着读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三月,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学生根据自己找的内容接着老师的话自由地读起来)

生: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吹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师:很好,不错,只是找漏了一处,我来读,同学们勾画:“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多美的语句啊!

请同学们一齐读,用重音读出大雁的“说话”声。

生:三月,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浦身上的冬天。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师:美的语言,美的手法,美的情感!

(下课铃响)

师:今天这节课我要用两个字表扬你们:“真棒!”下课!

生:起立,余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生:余老师再见。

 

(赵金丽、王方超整理)

 

 

[映潮说课]

 

说说“主问题”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除了课始之外,基本上没有提问。

没有提问的课,能够向前推进吗?能够向下深化吗?

答案是:不仅可以,而且完全能够。

让我们来看看让学生活动起来进行探究的“问题”:

试用8个以内的字提取本文信息。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中的“大雁”。

品味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用一段话表现三月大雁的“说话”声。

这四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提问”。只不过是没有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而已。(其实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也可以。)但这只是表象。从实质上看,这四个问题的真正作用是从整体上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在一节课里面,教师如果能提出几个像这样有力量的问题,便能组织一节课的教学,再不需要其他的琐碎提问。

像这样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可称这为“主问题”设计。它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

“主问题”,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出现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

“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的“板块”。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可以说,“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它的力量,它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在“主问题”的设计上,我们要理性地关注如下内容:

“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能引发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如:《狼》:请以“狡猾”与“机智”为题,谈谈你对《狼》这个故事的理解。《孔乙己》:请带着“孔乙己与‘酒’”这个问题读课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主问题”应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让学生有长时间的读写活动。如:《苏州园林》:请同学们选出文中的重要语句,形成全文的主要信息。《雨说》: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100多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主问题”应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让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与交流。如:《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的行踪、感情变化、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层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的分层划段的角度呢?《我的叔叔于勒》:有人说,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你能根据这一点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