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图文)

标签:
互联网文化年代网络学习经教学谷歌apple教育 |
互联网年代的学习经
编辑:☆魅力の聲☆
在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希望把科技与互联网工具运用到环境中。一项问卷调查发现,61%的学生现在都相信,学业成功有赖于他们使用的高科技产品。
如今很多英国大学已经将授课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供学生们下载
老师们分发讲义已被大学生们看作“落伍”的表现。如今许多大学把授课笔记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参考,有些教师们还提供音频、视频辅导教材。>>相关内容:青少年使用媒体习惯让人吃惊(图文)
网络至上
英国电子零售商Currys的调查还发现,英国学生平均花费703英镑购买学期中所需的电子产品。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若在生活没有图书馆与生活没有因特网之间作选择,他们宁愿放弃前者。
被访的两千名学生中,大约27%的人认为,手提电脑是必不可少的高科技玩意儿,其次是手机。
多种途径
伯明翰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商业管理专业学生克莱尔·坎宁汉姆(Claire Cunningham)说:“学生们没有他们自己的手提电脑实在太罕见了。我不能想象没有互联网如何在大学里生存。我们讲座、课堂笔记几乎全部都上了网。”
如今,苹果公司(Apple)的iTunes网上商城有一项名为“iTunes U”的服务,提供顶级大学的数千种讲座、语言课程、视频文件、音像图书材料,以及博物馆和其它教学机构的信息,以便学生们下载后在iPod上阅读、收听、收看。
与此同时,谷歌(Google)也特别推出了教育应用平台(Apps for Education),使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创建电子数据表、文档和演示稿,而且便于同朋友、同事共享文件、时间表和日程表。全球145个国家的500多万名学生目前正在使用该免费软件。去年用户增长率达到400%。>>相关内容:英国人:不吃饭不度假也要上网
层出不穷
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在类似的网络教学上也野心勃勃。大学已经推出了“一站式”服务,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共享信息、开展合作。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主页,提供电子邮件、文件、文档和课程日程表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合作完成项目、查阅以往的试卷、查询图书馆书籍借阅情况,以及通过博客(blog)和维客(wiki)获取有用信息。
卡迪夫大学信息服务处副主任西蒙·沃恩(Simon Vaughan)表示,学生们希望能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同样使用自己个人生活中的高科技工具。
此外,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最新推出一项名为“campusM”的手机应用服务,在学生们的iPhone、黑莓(BlackBerry)和诺基亚手机上提供大学地图、校园内即将举行的活动以及课程时间表。这项服务还有“定位”功能,能找到朋友、同学所在位置,并方便学生查阅图书馆借阅情况。
当然,拥有高科技产品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能名列前茅,但是有了这些工具肯定能让生活便捷不少。
>>☆魅力の声☆相关连接 《当代视点(文化教育)》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