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里,描绘过这样一段历史:“赵匡胤率禁军诸将去抵御,到陈桥驿(开封城北二十里)兵变,拥赵匡胤为帝。赵匡胤率军回开封灭周,建立宋朝。”
陈桥驿,位于封丘县陈桥乡。雨后的一个上午,和几个同学来到了这里。08年,送单位医疗队下乡,受地主之邀来到过这儿,仓促之中,没那么多的感触。也许是雨的关系吧,看到破败的“省级保护单位”,竟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鸡肋?一块儿让政府头痛的鸡肋?
陈桥驿的标志大概就算是那颗老态龙钟的系马槐了,黑乎乎的立在“显烈观”前,感觉它已经碳化了。赵匡胤当了宋太祖以后,“显烈观”成为宋朝皇族宗室经常活动的场所。后来,毁于金人铁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岁月沧桑,光阴荏苒,如今,站在冷冷清清的“显烈观”前,当初的辉煌一点踪影也找不到了,只能凭借着想象来理解当时的歌舞升平。
雨后的陈桥驿,安静朴实也很平和,让人无法把它和公元960年大年初三那场兵变联想到一起。时年33岁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带领紧急集合起来的6万大军,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后,占领开封,从后周主政的符太后和年仅七岁的恭帝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一个后来声威赫赫的王朝——宋朝。这个当时荆棘丛生,衰草连天,狐兔出没,人烟稀少的陈桥驿也随之一夜成名。
雨后的牧野大地,麦苗青青,阡陌纵横,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田野气味。漫步在陈桥驿,想起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靠着兵变起家的他太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了,为了独揽大权,他在推杯换盏中解除了和他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们的兵权。一个懂得用酒去解决问题的人,比喜欢用血解决问题的人当然要更聪明。他的聪明还反映在后来的国家统一大业中,是他结束了始自“安史之乱”的混乱,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使整个中国终于重新走向稳定和繁荣。很欣赏他快刀斩乱麻的果断。
http://s4/middle/4e9c1dcdta403b26643f3&690
http://s5/middle/4e9c1dcdta403b2efa4d4&690
http://s9/middle/4e9c1dcdta403b284cf28&690
http://s11/middle/4e9c1dcdta403b29405aa&690
http://s15/middle/4e9c1dcdta403b2b2838e&690
http://s13/middle/4e9c1dcdta403b2c1becc&690
http://s11/middle/4e9c1dcdta403b2d11dca&690
http://s9/middle/4e9c1dcdta403b2fecd1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