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课堂实录
(2018-08-11 14:13:16)
标签:
太和县高庙小学若愚书屋主人《分物游戏》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分类: 教育叙事、方案、设计、说课、 |
《分物游戏》课堂实录
太和县高庙小学
【正文】
《分物游戏》课堂实录
课前
师:小乖乖们呀,今天老师把大家请到这儿来,是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呢?
生:愿意
师:那好,我们的游戏名称(请看大屏幕)“爱的抱抱”。我先请一个小组上来表演。
生:上来
师:组织同学唱:“爱我你就抱抱我!”
生:中间的孩子主动并自愿的选择拥抱的对象
师:请另外一个小组的孩子上来表演(再来一次)。
点评: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看似让孩子放松,其实我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在放松的同时潜意识的切实体验分一分(其中可能有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
上课
一、创设情境
师:小乖乖们刚刚在课前我们玩了一个游戏,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不仅仅我们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就连我们小动物们呀也喜欢玩游戏!你们看(PPT):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动物们约好,到野外去玩“寻宝游戏”。你们看:“谁来啦?”
生:猴子
师:几只?
生:两只!
师:再看谁来啦?
生:三只小兔子,三只小狗狗!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找到了那些宝贝呀?
生:想!
师:那请看大屏幕:2只小猴子找到了什么?
生:4个桃子?
师:宝贝是找到了,可它们却遇到了麻烦: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帮小猴子解决问题。想好的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思考后举手。
师:好!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
生:左边那只猴子分两个,右边的也分两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抽另一个孩子回答。
生:左边分三个,右边分一个。
师:好!还有没有其他情况?抽另一个孩子回答。
师:好!现在有这么几种情况,那你们觉得哪种情况是最公平的?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2只小猴子都分到了2个桃子。
师:也就是分得“一样多”!(强调“一样多”:你们选择第一种,就像咱们在课前玩的游戏一样,当左右两组小朋友都有小伙伴时,他们才都高兴!)
点评:
好的情景创设是良好教学的开端:在第一时间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在第一时间能够唤醒孩子的思维,在第一时间能够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才能够顺利而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
二、新知探讨
师: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帮小猴子决了问题解!那想不想知道,小兔子找了什么宝贝呀?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小兔子找了什么?
生:萝卜!
师:一起来数一数。
生:一起数,得出12根!
师:强调:每只小兔子分得一样多!
点评:在这里强调要求时就点题:玩“分物游戏”,边说边在黑板上书写课题“分物游戏”。
生:读一遍。
师:在做游戏之前,请听游戏规则:用三角形代替小兔子,用小圆片代替胡萝卜,用你喜欢的方法,亲自动手分一分,注意分的结果是:每只小兔子分得一样多!
生:从学具里数出三个小三角形和12个小圆片开始动手,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分一分。
师:巡视课堂,给孩子指导,大约过了二分钟后,问分好了的请举手。
生:80%的人都举手了。
师:那好!有谁愿意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展示自己的分法呢?
生:举手。
师:抽一个孩子上来演示,边演示学生边解释自己是一个一个分的。
师:及时点评孩子的分法:非常清楚,非常棒,大家掌声松给他!然后问:和他一样的请举手,接着问不一样的请举手,抽取另一个孩子上来演示。
生:第二个孩子上台演示,边演示边解释:两个两个的分。
师:组织下面的孩子认真看台上的孩子怎么分的,然后给予台上的孩子肯定的掌声!
师:刚刚的演示,发现孩子们的激情还不够,接下来我要抽两个孩子上来比一比:谁分的又对又快!
生:举手。
师:抽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上台,强调该游戏一定要“同时开始”!
生:同时开始分。
师:组织台下的孩子给台上的孩子加油!
师:等两个孩子都分完后.组织台下的同学停下来,并点评:两个孩子都分的很快,那请你们分别给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分的!
生:女生是四个四个分,分的结果是每只小兔子分得四根胡萝卜;男生是先三个三个分,然后一个一个分,分得结果是每只小兔子4根胡萝卜!
师:刚刚上台的4位小朋友都非常棒,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分法,那我们来看他们在不同之中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观察)分得结果都是每只小兔子得4根胡萝卜!
师:在黑板上板书:“分的结果 :一样多!”强调:像这样分的结果一样多,我们就叫做:平均分,然后组织孩子读一读。
生: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反过来说:平均分就是社么?
生:分得结果一样多!
师:把学具全部堆到桌子的前方,然后坐直。
生:放好学具,然后坐直。
点评:
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通过“摆一摆”来分一分,体验分的过程,得出分的结果,进而得出平均分的概念。然后通过理解和记忆来加强知识内化!
师:好了!刚刚我们帮小兔子分了胡萝卜,那接下来,我们该帮谁呢?
生:小狗狗!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小狗狗找到了什么?
生:看大屏幕,发现小狗狗找到了15根骨头(有的孩子是通过数来得知,有的是通过看数字)。
师:有的孩子怎么立刻就知道啦?
生:举手回答因为上面写的有:15根骨头,三只小狗平均分!
师: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生:每只小狗分得一样多!
师:刚刚我们是用学具通过“摆一摆”来分一分,其实我们数学呀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用符号来表示狗狗和骨头,你会选择什么符号呢?
师:孩子们先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符号(有的说三角形,有的说正方形 ,有的说五角星……)
生:第一个孩子说每只小狗分得3根骨头。
师:表扬想法说出来的孩子!
师:强调我们刚刚是用学具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分,现在我们不用学具,但我们手里还有笔,还有纸呀!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生:有的孩子想到: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来分一分!
师:给予表扬!那用你喜欢的图形来表示小狗狗和小骨头,通过画一画的方法来帮小狗狗平均分骨头。
生:动手在纸上画一画。
师:大约过了两分钟后,问孩子们分好了的请举手。
生:分好了的举手。
师:好了!那现在请带上你的图片和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图案表示什么,是怎么分的?
生:小组交流。
师:巡视课堂,看孩子们是怎么分的,怎么画的,怎么表述的。
师:一二!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生:坐直,然后举手。
师:抽第一个孩子上来展示,边展示,边解释。
生:自己是一个一个分的,分的结果是每只小狗分5根。
师:分的太棒了,掌声松给他!
生:拍手!
师:谁愿意再来展示展示?
生:举手!
师:抽孩子来展示,这次你来展示,台下的孩子解释你是怎么分的。
生:他是用五星表示小狗狗,小棒表示骨头,他是5根5根分,最后每只小狗分得了5根骨头。
师:分得太棒了,画的太漂亮了,掌声送给他!
生:拍手!
师:小乖乖们真棒!看来呀难不倒你们,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请看黑板(贴图),你们能看明白吗?
生:圆圈表示小狗,小棒表示骨头。先3根3根的分,然后2根2根分,最后每只小狗分得5根骨头。
师:这个难不到大家,请看下幅图 (在黑板贴图)。
生:思考,再思考,最后一个孩子发现了并举手了!
师:抽那个孩子回答。
生:小圆圈代表小狗,小棒代表骨头,然后先拿3根骨头出来分别分给3只小狗,然后再拿3根,再一一分。
师:表扬这个小朋友:真棒!是未来之星!把掌声送给他!
生:拍手掌!
师:刚刚可能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没有听明白,那老师在PPT上演示演示分的步骤。请看大屏幕
生:边看边说:先画小棒代表小骨头,再画圆圈表示小狗;圈三根,代表拿三根;连线表示分给小狗。
师:看来今天没法把小朋友们难住了,我就再提高一点难度,你们看我把谁给请来了(在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生:奥特曼,花仙子,熊大,熊二,光头强…
师:你们想不想拿到这些小奖品呀?
生:想!
师:那你们敢接受老师的闯关挑战吗?
生:敢!
点评:
从上课到现在时间大约过去了20分钟,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注意力保持到现在已经是最高极限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素材,二次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三、巩固练习
师:那请孩子把题单翻到正面,请看自我挑战第一关!
生:认真看题。
师:请听题,老师念题,并强调用“摆一摆”的方法亲自动手来平均分。
生:动手先拿两个三角形代表文具盒,再拿14个圆圈表示铅笔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分一分。
师:巡视课堂强调要亲自动手,等到孩子们分好后,叫分好的孩子举手。
生:分好后举手。
师:抽孩子起来说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生:站起来回答。
师:给予肯定,并发一个小奖品接着再抽一个孩子回答。
生:回答(分法不同,但结果相同)
师:给予肯定,并发小奖品,小乖乖们分得结果是7根的请举手。
生:是7根的都举手了。
师:小乖乖们真能干,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呀!不能一个一个发奖品,那凡是正确的小朋友下课后再来领小奖品好不好?
生:好!
师:那先把学具推到桌子前方。
生:接下来闯第二关,请听题:用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把9朵花插到3个花瓶里面,要求每个花瓶插得一样多。
生:动笔在题上圈一圈、连一连,然后得出结果。
师:问做好了的请举手。
生:做好了的举手。
师:抽人到投影仪下展示。
生:边展示,边解释自己是怎么分的。
师:问和这个小朋友一样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不一样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再抽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
生:我这个有点难,但还是能说清楚,先拿出3朵,然后分别插到每个花瓶。
师:其他的孩子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那接下来我们闯第三关:用画一画的方法把16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画一画,平均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表小朋友和气球,来分一分)。
生:动手在题的右边方框来画一画。
师:巡视课堂,给予鼓励和指导。
生:做好后,坐直并举手。
师:抽第一个孩子上来展示。
生:我用五星表示小朋友,用圆圈表示气球,我是一个一个分的,分的结果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气球。
师:掌声送给他!
生:拍手掌!
师:抽下一个孩子。
生:上台展示,并解说。
师:掌声送给他!
生:拍手!
师:老师知道,小乖乖们非常能干,还有很多种分法,而且今天的题都没有把大家难住,所以给大家准备一道”智力大比拼”的习题,请听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3份、6份、9份,这道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点评:
适当的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一堂课中只有发现而没有巩固练习,孩子是很难将发现和探讨出来的知识内化的,而恰当的练习恰是孩子将知识内化的有效渠道。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小眼睛!
生:看黑板!
师:来看一下,今天这堂课,我们做了什么?
生:分物。
师:通过“分物游戏”,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生:认识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
师:平均分的方法有哪些?
生: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连一连(学生自己回想课堂然后自发的回答)
师:在黑板上指孩子所说的分法(对应的位置)。那你掌握了吗?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
师:小乖乖们真能干!老师太高兴了,太爱你们了!
生:高兴!
师:好了!静息,下课!
生:下课!
点评: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小学生的短时遗忘出现在接触新知后的30分钟左右,所以新知课的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小结有助于阻止遗忘。
总评:
本堂课由孩子感兴趣的情景引入,然后经历对新知感知、操作、体验、内化、应用、二次内化。在教学设计上,一环扣一环;在过渡上处理的自然有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新知,认识新知,内化新知。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