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10-03 22:56:43)
标签:
太和县高庙小学杜志礼《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
分类: 教育叙事、方案、设计、说课、 |
题记: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和县高庙小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分析学生吴雅倩的故事:吴雅倩家在吴三村距离学校约1000米,平时骑自行车约10分钟,今天下雨没骑车用20分钟。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10分钟、20分钟,路程是100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您认为那种上学的方式得快?为什么?
学生议一议:
师: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
1000÷10=10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
1000÷20=5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
50<100
师:谁能解释一下100米和5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100米和5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100米,每分行5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这一环节因为略显紧张忘记了。好在学生接受的还\(^o^)/~)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书中“读一读”)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
1) 理解了速度和如何求速度,请大家回答下面问题:(出示小黑板)
2) (课件将时间栏目变浅)引导学生思考若求时间可以怎么办?
3)(课件再将路程栏目变浅)引导学生思考若求路程又该怎么办呢?
(通过对速度的理解,提炼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4)师:这三个量可以知二求一吗?那我需要把三个关系式都背下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并记住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借助乘除的互逆关系记忆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三、尝试应用,深化知识
(一)、巩固练习,学生尝试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
1、 P62页 试一试1
2、解决问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时。
60×3=180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探究。
3、开心一刻(趣味性问题)
人在朝前走的时候,是鼻子走得快还是耳朵走的快?
师: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
生1:鼻子走得快。
生2:鼻子走得快,因为鼻子在前面。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走一走,再想一想是谁走得快呢。
(一位学生在教室里走一段路,其他学生观察)
师:谁走得快?
生:一样快。
师:速度与什么有关,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呢?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演示。(教室媒体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鼻子前进的路程与耳朵前进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两条线段一样长,也就是他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
师: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也是一样的。
师:路程一样,时间一样,那么他们的速度相同吗?
生:相同。
师:我们已经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真的是“学数学,长智慧”。其实大家想想,如果鼻子走的快的话,走着走着,人的鼻子不是会跑掉吗?
四、总结归纳、作业
自选优化作业
教学反思:
很突然的一节常态课。结果被今天县教学督导组的杜主任(县四小)和王主任(县六小)做了指导和督评。深感受益匪浅!结合领导的教诲,特做一反思如下:
以下几点是我比较满意的部分。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感知从刘翔跑步速度飞快到光速的不可想象,并提出”电闪雷鸣的天气,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这样的时间问题,让学生一次加一次的惊叹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以提出鼻子和耳朵的速度是一样的?这样冲突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明白了速度单位加上时间(复合单位)的必要性。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以下是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1、 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虽然有放但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2、 原打算用书上的线段图来进一步的帮助理解速度,但看到学生通过吴雅倩的生活实际理解的比较满意,所以忽略了线段图的使用。这一点杜主任在点评中特别强调了。以后为了照顾全体还应该坚持再创造性地发挥与使用!朢铭记之!
3、 板书有待更优化。不过当时我有意为了简明,所以就“课题“而板书的(路程÷时间=速度)
2013.10.31于若愚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