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完娃儿的家长会,娃他爸代表我两和幼儿园老师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双方都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上的提高。
特转发娃他爸爸在师大幼儿园论坛上发的帖和小四班班主任孙老师的回帖。
1、爸爸的发帖
“为什么我总是慢?”
昨天家长会上孙老师说的班里小朋友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做事磨蹭,时间观念不强”。我们家果果一定是典型代表。老师说的种种表现,在果果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家长,我们也真是很着急。
今天早晨,果果又像往常一样赖在床上不起。这回,我换了一种方法,跟他商量,“咱们今天早点儿到校,可以先玩儿会儿滑梯,走走平衡木,你看怎么样?”还真有效,小人儿的动作很快,居然比妈妈还快。(“妈妈”经常被视为家里的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对象
)
爷俩走在前往幼儿园的路上,儿子突然严肃地问我:“爸爸,我为什么总是那么慢呢?吃饭慢,喝水慢,吃东西也慢。”儿子的话,不由得让我心里一颤。看来他已经为自己做事慢产生了心理负担。长此以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也许会让孩子产生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我对他说,“你其实可以快起来的,今天早晨起床不就很快吗?而且,你不是总爱说‘我能'吗?你一定能快起来的。”果果又恢复了笑脸,大声地说,“对对,我能,我能快起来”。
今天的上学路,我们走得很开心。
2、孙老师的回帖
今天看到这个帖子让我颇受触动,这段话我觉得从两个方面来看:好的是果果真的很聪明,他已经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不好的是他身上的不足已经渐渐的让他有了压力,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这也给了我们日常工作一个提醒,怎样能够自然、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不足,同时能够积极努力的配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在您的帖子上我能够感受到您对帮助果果改掉自身不足的迫切心情和对当孩子产生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担心。所以,希望您能够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不给孩子任何压力下帮助他改掉一些习惯。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相信有我们之间的配合与沟通,有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