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教育应试教育西方教育理念上小学 |
分类: 成长的足迹 |
为了“庆祝”我终于离开APC,上上周末好些个早期APC的老同事又借机聚在一起吃喝:这拨同志早都离开APC,并在不同公司的重要岗位上为资本家能继续剥削自己而努力。
席间除了工作这个话题,还切磋了孩子教育,给我这样初为父母的也上了有意义的一课。
TINA的闺女今年秋天刚上小学,学校发了石榴,让小朋友抒情,小佳人青青语出惊人:石榴里一颗颗满是校长对我们的关怀和爱。
偶像!我崇拜这位一年级小学生!因为我自个儿直到现在都不能如此自如的说出如此肉麻的吹捧。
但同时也感到恐惧:刚入学三个月,就如此从善如流好学上进,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真厉害。
TINA还补充说,他们实验二小规矩特多,不能在校吃零食,不能喧哗打闹,等等,说是培养“绅士,淑女”,我听着不像孩子上学的地方倒像某个模范监狱。
正被小胖上学后被中式教育机器改造的面目全非全无创造力的想象搞的不寒而栗,持美国绿卡的DANNY开始为西式教育大唱赞歌:他闺女一直上的是汇佳,学校提倡张扬自我,不用各种规矩压抑个性,不搞千人一面,现在十岁的闺女已经自组乐队,准备灌碟了!
偶像二!
但汇佳的定位是面向将来准备出国上大学的孩子。
看来中式教育和西式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条道路,前者是为培养应试教育的皎皎者,后者是为和国际接轨。何去何从,从小学开始就得明确方向。
又是个令人头疼的大命题,好在我们还有几年时间从容考虑。
前一篇:2007年的第一场雪
后一篇:倒计时,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