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马扎子决口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河边纪事 |
为纪念马扎子决口堵复110周年,2005年10月23日,一座题为“警钟”的石雕在山东高青黄河马扎子险工落成,该雕塑通高3.9米,为一意形决口形象,上方悬挂警钟,警示人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做到警钟长鸣。在雕塑背面的简介中,简要介绍了1895年马扎子决口的情况,并展示了人民治黄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据历史资料: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黄河洪水持续上涨,险要处河水与堤顶相平,加之连续降雨7昼夜,堤内外大水茫茫。由于平时无备,临时抢修泥堰,远道取土,督战不利,8月10日凌晨,在马扎子决口。
决口口门在今马扎子险工11—19号坝之间,黄河大堤桩号120+150---120+500。当时该处临河堤高2.9米,背河堤高4.7米。决口口门长350米,水深5米。河水主溜按当时地形高低,顺大堤向东北,至青城县(今属高青县)码头、连五庄,再离堤折向正东至苏家,迂回向东南过青城县城,流至花沟、双柳树村,再越吉池沟向正南到曹家庄。至此水分两股,一股越支脉河,注入小清河流向博兴、广饶县;另一股反向正西至吉祥头,流至黑里寨北,迂回至长里庄、沙里庄、演马村,又反向黄河大堤,经苇园村终止。在上述范围内,东牛王(村名,下同)水深3.5米,落沙2米;沙窝杨水深3.5米,落沙1.8米;南连五水深3米,落沙1.5米;杂姓刘水深1.8米,落沙1米;小刘家水深1.3米,净清无淤。在决口处方圆10公里内,除口门附近落沙2米外,其余114个村庄,19.8万亩土地,落沙0.5—1.5米不等,平均压沙13225万立方米。从此,青城县境“地被沙压,沃野变瘠壤”,3年内未能恢复生产。洪水所到之处,死人无计,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沿堤居民自马扎子村(大水过后此村不复存在)至孟口、堤上阮村,都迁移到堤上搭建窝铺栖身。
同年11月间,河水下降,主流归槽,开始堵口,以桔稞为主,桩绳配合,将口门堵复。马扎子决口冲跌处形成巨坑,约2000平方米,深3米,后常年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