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花山野生植物调查5——引种实例及其育苗手段

(2007-10-18 14:11:31)
标签:

学习公社

分类: 野外调查组
我们选取了蓝刺头 (百花草甸的主要植物之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关阔的应用前景)以及我们比较喜欢的瞿麦(同样具有很好应用前景)这两种植物作为具体例子讨论具体的引种育苗过程

形态特征

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百花山野生植物调查5——引种实例及其育苗手段

菊科蓝刺头属。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小花有紫、蓝、白等色

具金属光泽,花期6~8月。

资源分布及生态习性

蓝刺头属植物约有120余种,分布于南欧、北非、中亚和前苏联,我国有l7种。蓝刺头生态适应性广,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甘肃东部、宁夏、河北,山西及陕西均有分布,常见于山坡草地及山坡疏林下,海拔1200~2200m,是一种高山花卉。蓝刺头适应力强,耐_T旱,耐瘠薄,耐寒,喜凉爽气候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忌炎热、湿涝,可粗放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夏花型宿根花卉。

繁殖   

蓝刺头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根段扦插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比较简单,蓝刺头的种子在20X2~25℃条件下容易萌发,而且出苗率高,但是这种繁殖方法所得的实生后代性状分离比较大,降低了蓝刺头的观赏品质。

根段扦插     蓝刺头的根具有很强的不定芽再生能力,通过根段的扦插可以获得大量的不定芽,而通过扦插繁殖可以获得性状较为稳定的后代。

组织培养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行工厂化生产,实现蓝刺头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获得无病毒植株,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变,还可利用组培诱变培育新的品种。栽培一般采用根段扦插的方式殖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方法是,基质:河沙:草炭=l:l:1,根段剪成2~3cm长度。根插后可在苗盘上覆塑料膜,以保持湿度。l0天后,插段上端首先成白色突起状愈伤组织,然后分化出不定芽,2O天后,下端分化出不定根。该方法在温室中可一年阴季进行,若露地可于春季3月进行,扦插苗生长两个月后即可定植。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按40cm ×40cm株行距定植,然后浇一次透水。往意中耕除草,适当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

病害防治

蓝刺头病害严重,很少有虫害的成胁。主要有两种病害:枯萎病和黑斑病。

枯萎病可用恶霉灵4000~5000倍液进行灌根。

黑斑病发病期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Nsoo倍液、85%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O%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二. 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瞿麦

瞿麦    

Dianthus superbus百花山野生植物调查5——引种实例及其育苗手段

石竹科石竹属

别名十竹子花、野麦。

其花艳丽有多种颜色,不但使山野生辉,

也常被人们栽培供观赏。

也适于农林交错地及边荒地栽培。

1  生物学特性

瞿麦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 cm ,茎丛生直立,光滑无毛,节明显。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茎部成短鞘状抱茎。花单生或数朵集成分支的圆锥花序,磷状包片短而阔;花冠五瓣,边缘剪裂成丝状,淡红或白色,蒴果,长圆形,种子多数,扁圆形,呈波状,黑褐色。花果期5~8 月份。喜温暖向阳,比较干燥的气候环境,较耐寒,不耐阴蔽。

2  栽培技术

2. 1  繁殖方法

2. 1. 1  种子繁殖 在上一年8 月份种子成熟变黑褐色时连茎叶收获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贮藏备用。

2. 1. 2  分株繁殖 于4 月上旬,将整株挖起分成3~4 个株丛,随分随栽。一般只在栽培第二年补苗时才用。

2. 2  选地播种

以秋耕地为好,可做成1. 3 m 的高畦,也可用66. 5 cm 或50 cm 小垄栽培,春季回暖后4 月初即可播种,可穴播按行距27 cm ,穴距20~23 cm 穴播,也可条播按沟距20~23 cm ,沟深2~3 cm 开潜沟,散播覆土后稍加镇压。用种量在250~500kg/667m2 左右。

2. 3  田间管理

株高10 cm 时进行一次间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5~6 株,条播的每隔5 cm 留苗1 株,去掉弱苗、小苗、病苗。人工除草三铲三趟, 7 、8 月份以后要及时拔掉大草。瞿麦栽种后,可连续收获5~6 a 。施肥以氮肥为主,生长期每中耕除草一次都应追肥1 次,最好施用农家肥,也可每次追加尿素8~10kg/ 667m2 。

2. 4  病虫害防治

初次栽培病害较轻,如连续栽培容易染病。

2. 4. 1  黑粉病 抽穗期开始发生,危害花序和果实,造成畸形,长出瘤状物,内有黑粉。由种子或土壤传播。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进行轮作及时拔除病株以防蔓延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可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7 d 喷一次,连续2~3 次。

2. 4. 2  虫害 主要虫害蚜虫,危害叶片及嫩梢。防治方法:可用40 %乐果乳油800~1 500 倍液喷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