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鱼
陈潢本来和康熙年间的其他书生一样,年年捧着笔砚进入考场,可惜年年都落榜。他一发狠,发誓不再进考场了。但他又很想青史留名,光宗耀祖。不同于当时读书人的是,这位哥们儿爱读课外书,尤其是有关农田水利学的,还自费到宁夏、河套考察了黄河的上游。可惜,这些问题,考卷中都不会出现。他心想,要干一番事业,只能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了。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藩之乱仍在继续,而黄河、淮河和京杭运河好像和吴三桂提前联合好了,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康熙在筹划削平三藩的同时,亲自点将,让当时有名的治水高手靳辅出马。
古代的官员出门是很悠闲的,捎带着看看山,赏赏水,吟吟诗。靳辅也不能免俗。他上任后,一路沿着河道朝下游走去,这天来到了邯郸。邯郸有个著名景点吕祖洞,“黄粱一梦”就发生在这里。在道观的墙上,靳辅看到一首诗:富贵荣华五十秋,纵使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要与先生借枕头。如果有谁能借我一个枕头,让我狠狠做一场梦,能在梦中施展本领,我感激不尽!诗写得非常霸气,字里行间洋溢着别样的抱负。
靳辅是个惜才之人,见墨迹淋漓,想来那人还没走远,忙让手下人去寻找。不一会儿,写诗的陈潢就出现在他面前。靳辅当即邀请他和自己去驿站聊天。陈潢当然不会推辞,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根据靳辅的性格特点和行程设的套。
面对一品大员,大学肄业生陈潢毫无拘束,侃侃而谈。听到靳辅牙痛一样哼哼着说自己为治理河道而一路忧愁,不知该如何着手时,早有准备的陈潢立马滔滔不绝,拿出自己的治水方案。这一整套治水方法极具前瞻性,也极富科学性,靳辅听后,高兴得两眼放光,一巴掌拍在陈潢肩上道:“先生不是要枕头吗?我借给你!”
于是,陈潢正式受到聘请,成为靳辅的军师,指点江湖,笑傲大海,协助靳辅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不只是摇着羽毛扇运筹帷幄,还穿着草鞋、拿着工具,亲自下到河堤上进行细致考察、具体规划,切合实际地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因此,对于陈潢的意见,靳辅言听计从。多次泛滥的黄河,在两人的配合下,就这样下游通畅,河口平静。
七年后,康熙听说黄河治理成效显著,高兴地到沿途巡视,并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的帮手是谁啊?
领导如此赏识,若是一般人,肯定会回答是领导指导有方。靳辅却回答,自己能够成功都是因为陈潢的废寝忘食、不知劳苦,毫不掩饰自己对下属的感激之情。
康熙也很欣慰,三年后,授予陈潢佥事道衔,正五品官职。说白了,就是挂市委书记的衔,干治河防水的工作。陈潢的功勋和靳辅的美好品德就这样相辅相成,留在黄河两岸。
没有很好的文凭,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只要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有了杰出的才能,也不一定能事业成功,还得想办法展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借来上司的枕头,让自己展露拳脚。否则,没有施展拳脚的江湖,又怎能剑定群雄?
当然,作为上级,也不能只有双醉眼、色眼,还要有双慧眼,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大肚能容,能借给他们枕头,让他们凸显自己的价值。
陈潢和靳辅,堪称职场上下级的典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