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没有好下场
(2013-08-28 12:59: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精品荟萃 |
眭达明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五月,房启由一个小小的万年县令一下子被提拔为邕管经略使,同僚们对此艳羡不已。但房启得知这项任命后,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按照当时的官场规则,他必须准备好一份重礼,送给前来颁布诏书的宦官!更让他头痛的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宦官到了地方上之后,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对于地方干部主动赠送的财物不仅全部笑纳,而且常常狮子大开口,公然索要数额巨大的财物。
当宣诏任命书的宦官到达邕州后,房启怕他们勒索自己,就很硬气地说:“五天前我就拿到任命书了。”并拒绝接受他们送来的圣旨。宦官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稀罕事,就哄骗他说:“你的文书肯定是假的,不然,拿给我们看看。”经验证,这份文书确实是真的,宦官们只好悻悻而回。原来房启早在几日前就派人向吏部上下打点,提前拿到了任命书。
宦官回去一汇报,唐宪宗大怒,下旨将吏部经办人员狠狠杖打了一顿,并处罚了他们的顶头上司。房启也被降职使用,于当年七月改任太仆少卿。
接到消息后,房启气不过,便递了份检举信到中央,说宦官到邕州后,送来的文件虽然没有留下,但还是带走了15个南口(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口)的礼物。唐宪宗更是怒不可遏,查实后,将涉案宦官杖一百,处死;房启也罪加一等,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长史。两年后,房启在虔州郁郁而终。
做了几年小县令的房启,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成了一方诸侯,却因没有通过正当渠道得到任命书,反而出钱打点相关部门,结果还没有走马上任就白白丢了官。
其实,这类索赂事件不仅在贿赂成风、政由贿成的旧时代才会出现,即使现在也不乏一些通过走后门、私自“领取”任命令,甚至私刻公章、炮制假任命书的例子。事情败露后,这些人落得被人肉搜索的下场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