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刊蓝版2008年第三期刊登了汪宏华的文章《庞统为什么要”自杀“?》后,引发了读者和网友的激烈争辩,争辩的焦点集中在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些几乎已经被盖棺论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上,而这个话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不能脱离历史现场,完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的功过是非。在此,我们选登一篇读者的来稿,他的文章也代表了一种观点,欢迎大家就此继续展开讨论。
庞统计不如人
■毛玮涛
在《庞统为什么要“自杀”?》一文中,作者说庞统的才能高于诸葛亮,其实不然。作者在论述中出现乐矛盾:先说“十倍于吾”是自谦之词,却又认为诸葛亮承认自己的才能不如庞统,亮说“庞统之才,十倍于吾”分明是自谦,只是为了突出庞统才学,使刘备能重用之,并未承认自己在才智上输给庞统。作者又用个人所夺的土地来衡量二人的才学、智谋,这是绝对错误的,孙策一举夺了江东,占拥八十一州,你能说孙策智谋能力在诸葛亮、庞统之上?况且庞统仅得了涪关,并未取下四川。而诸葛亮先取西川,又取东川,再平孟获,得到的土地远远比庞统多,这点按作者“土地智谋”是说不通的。
庞统能取得涪关,并不能说明庞统胜于孔明。诸葛亮之所以未取西川,只是时机未到。西蜀地形复杂,山多险阻,兵不能施,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说庞统、孔明,姜子牙来了也未必能拿下。后来张松一到,取西川之机便至。张松的西蜀地形图,以及松所荐的法正、孟达二人,都为取西川带来了绝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只不过被庞统占了。如果庞统真的才能十倍于孔明,那他为何不在张松到来之前谏刘备西上取川呢?而且孔明未西上,也是另有原因。亮对荆州方面熟人熟地,知道如何处理与孙权的关系,而庞统只能算新人,虽智商胜于众人,但较亮,不宜守荆州,而宜西上。
庞统取下涪关后,欲取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辖区内),却不知敌人要决江。彭羕的一段话,正好倒出了庞统计谋不足:“为将之道,岂可以不知地理乎?前寨紧靠涪江,若决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也。”庞统既然才学高深,为何连基本的军事地理都不知道呢?据作者所言,庞统在这时还是“完全忠于刘备”的。而诸葛亮每战必察天时地利,除了用人方面有些问题外,其他方面都远胜于庞统,且《三国演义》中也未提及庞统用人。
庞统进出曹操的水寨,常人皆可为之,而作者却竟以为是由于庞统能力强,如何不谬?
由此观之,庞统的确不如诸葛亮,虽与之并称龙凤,实计不如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