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到底见了谁?
宛新
《百家讲坛》杂志2007年10期(下)中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刘绪义同志的文章《刘绪义读〈春秋〉之五》,该文在解读小白(即齐桓公)的历史时,将中学语文课本中《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移到了小白身上,也就是说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医扁鹊与齐桓公(小白)曾经会过面。因为编辑人员的一时疏忽,这处错误在校稿时没有改正过来。这期杂志出版后,我们接到了不少读者发来的指正邮件,在本刊2007年12期(下)的“编读往来”中作了纠正。没想到这纠正也出了“问题”,2007年12月5日我们接到了一位读者发来的邮件,又提到了“扁鹊问题”。为了探究历史事实真相,我们将这封邮件全文刊登于此。
关于指错之指错
《百家讲坛》编辑部:
说实话,我很是为各位编辑脸红。恕我言辞尖刻,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贵刊12期(下)刊登了读者来信,说“《刘绪义读〈春秋〉之五》一文提到扁鹊见齐桓公有误,扁鹊见的是蔡桓公。”贵刊登出来的回复是“经核实,以上几位读者的指正完全正确”。我想问问:你们真的核实了吗?
关于扁鹊见的到底是谁的问题,古籍中的记载并不一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说是齐桓公,而《韩非子·喻老》里说是蔡桓公。只是初中语文课本里选了《韩非子·喻老》中的片断(《扁鹊见蔡桓公》)才使得后一种说法流传更广。但即便如此,在初中课本里,这篇课文的注释还是特地提到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作齐桓公”。而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法也是很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里就是采用的这种说法。
我又特地看了看10期(下),《刘绪义读〈春秋〉之五》里分明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既然出处是《史记》,那么写成“扁鹊见齐桓公”何误之有?
可见,有误的不是《刘绪义读〈春秋〉之五》一文,而是各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编辑吧?
哈尔滨师范大学
刘斌
2007年12月5日
对刘斌同志的肺腑之言,我们深表感激。只是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位读者的批评指正,我们都会依据编辑部现有的史料以及网络上的资源进行仔细核对,然后作出答复。而事实上就“扁鹊一事”我们还通过北师大博士生王学斌同志与该文作者刘绪义同志进行了沟通,他也承认这篇文章关于扁鹊见齐桓公(小白)的说法有失严谨。尽管《百家讲坛》杂志不是严肃的历史学术刊物,我们自己也非历史专家,但我们是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从事编辑工作的,对于历史史实的考证我们始终不会掉以轻心。
根据我们掌握的史料显示,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第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即刘博士文中的公子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而另一个齐桓公,是战国时的齐桓公(侯),姓田,名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在位。他的父亲发动政变取代姜氏,所以后人将此时的齐国称为田齐。
而扁鹊生于公元前407年,卒于公元前310年。从时间上看,扁鹊与公子小白(齐桓公)前后相差近300年。试想,扁鹊何以能跑到300年前与公子小白(齐桓公)进行“世纪谈话”呢?而田齐时期的齐桓公在位时间与扁鹊生卒时间大致相当。毫无疑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齐桓候,无疑是田午了!此桓公(田午)非彼桓公(小白)。至于中学语文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注解中提到的齐桓公,也应该是田齐时期的齐桓候田午了。
当然,这也许是我们的一家之见,如果各位读者或网友有更加准确的资料来推翻这一观点,我们真诚地期待你的不吝赐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