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001reAvzzy6NEmPVAJSd4&690
昨天晚上我从电视画面上目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狮象大战,十几分钟的搏斗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数十几只成年毌狮与一头孤立无援的离群非洲象展开了生死决战,其激烈程度扣人心弦,精采绝纶。
群狮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的在大象前面佯攻诱敌,分散其注意力;有的跃上大象脊背上乱啃乱咬,最多时竞有3只狮子同时爬在了象的背上,以其沉重的躯体来干扰大象身体平衡;有的则冲上前去抱住大象后腿乱咬乱爪,企图让其因疼痛而站立不稳倒地,大象一旦倒地后则再无反手之力了。
大象则为了活命,使出浑身解数与之抗衡,不断地快速来回扭动身体,将其爬在背上和腿上的狮子甩去,并用长而有力的鼻子左右抽打和驱赶着群狮,令其不敢靠近。由于狮子为轮番上阵,体能可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恢复,而连续单打独斗的大象则会体力透支,如打持久战大象很难脱身,在这生死关键之时刻,聪明的大象终于发现了一招战胜群狮的活宝——步入临近的水中,渐战渐退,使不尚于游泳的群狮只得望而兴叹,不得不放弃即将到嘴的美餐,于是这场生死大战终于以大象的获胜而宣告结束。http://s8/mw690/001reAvzzy6NEmU94Bp17&690
狮子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大型捕食者之一,面对的猎物不是身躯厐大的长颈鹿和大象之类,便是奔跑快速的羚羊和角马之类。奔跑速度并不突出的狮子很难在开阔的平原上靠个体行动捕食成功,于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团队协作的捕猎方式。
动物界以群体力量保存种群的例子隨处可见,举不胜举,即使是被捕食者也常以群体优势来获得胜利,即以牺牲少数个体来获得保存大多数成员之目的。如海龟繁殖时,总是把卵产于海滩上的沙堆中,靠阳光晒热自然孵化。其选窝地点十分考究,既不能离海太近,以免涨潮时被海水淹死,又要尽量靠近大海,以便让刚孵化出来的小海龟能尽快地爬到大海里去。然而,在小海龟爬向大海的这一段并不很长的道路上,险相众生,既有当空烈日暴晒致死的危險,又有许多捕食者的猎杀,如海鸥、狐狸等不少食肉动物都熟知海龟的出生日期,纷纷按时集结于此等待。面对这一严竣挑战,大海龟必须通过同时并大量产卵的方式加以应对。当成千上万只小海龟同时出壳并一起奔向大海时,竞管有许多同伙先后落入捕食者的口中,但却使更多的小海龟逃脱了天敌的猎杀而顺利入海。深受广大观众喜欢的电视“动物世界“节目中,非洲百万角马定期大迁徙的宏大场景,也是以数量来保存群体的典型案例之一。
人类很早就从自然界的仔细观察中,懂得了动物以群制胜的道理,于是在汉语文字里产生了“狼群效应”的精典成语。其意是赞扬狼的聪明与智慧,它们常以团队协作方式获取成功。当狼群确定一个攻击目标后,在头狼发出号令之前,狼群各就各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一旦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嚎声起伏互为呼应,各司其职,有序不乱,默契配合,终获成功,即使是狮、虎、豹等单个凶猛野兽,也常会败在群狼之下。
如前所述,动物界以团队获胜的种类和例子甚多,如电视“动物世界“节目中,黑猩猩欲捕获在树上灵活移动的犹猴时,团队协作更加密切细致,战斗更加精采动人:有的爬上树进行驱赶,有的地上呼喊追击,有的隐蔽埋伏司机抓捕,其配合程度不亚于人类。但由于猩猩和狮子等动物野外生活空间有限,不被多数人能看到。而狼则几乎分布于世界各地,加之它们常活动于人类生存的农耕平原地带,很容易进人人们的视野,所以在确定以那种动物表现团队精神时,首选“狼群效应”作为精典成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s9/mw690/001reAvzzy6NEmZfMqQ58&690
我的博客查找方法____把"平遥老刘"四个汉字。分别输入百度、新浪或搜狐等网站,点击一下,便可在其首页的前面找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