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标签:
同学聚会同学们风华正茂北京农业大学 |
分类: 有关我 |
9月16日我将要乗高铁奔赴郑州,参加大学同班的第五次校友聚会,即大学毕业五十周年纪念会。今晚在準备出行用具时,顺便翻了一下像册,几张大学时的同学照令我触景生情,夕日之校园生活立即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想当年,一群来自祖国各地和海外的青年男女共二十九人,于1959年9月聚会在北京农业大学,组成了一个班级,共同度过了美好的五年大学生涯。此时此刻,我这个年已77岁的老头子仿佛返老还童,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心潮澎拜,暗流湧动,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入睡,于时信手提笔写上几句,献给此次与会的同学及其家属们!
提起1959年,是很难让人忘却的一年,这一年不仅因大庆油田摘掉了外国人长期扣在中国头上无石油的帽子,北京还建成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而且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为此,国家决定在这一年举行规模盛大的国庆典礼和阅兵式。
北京本来是年青人梦寐以求的向往之地,国庆大典更加深了对他们的吸引力。如今,由于经济富裕和交通便利,中国人到北京已经是一件再普通不过容易实现的事了。但在那个时期,除了因经济条件和交通不便的制约外,户口和粮食供应等不少政策,也都是阻挠人们实现“进京梦”的一道道坎儿。通过考大学无疑是年青人实现“进京梦”最理想的途径之一。然而,当时北京的大学不仅数量少,而且分配给外地的名额也很有限。北京农业大学是当时全国仅有的9所重点大学之一,录取分数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从当年全国各地高中应屆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来的佼佼者。
如今,社会上的各种聚会十分盛行,如战友会、同乡会、同学会和行业会等,名目繁多,规模各异,但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等原因的制约,大多数选址在当地或较近距离内举行。我们班的同学却来自五湖四海,毕业后又分配到全囯各地,不仅相距遥远,而且多为工薪阶层,工资不高,又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然而,五年结成的深厚友谊却如磁铁一般长久地吸引着大伙,隔几年就会自发地有同学倡议并组织聚会,绝大多数同学也都能克服各种困难,皆时赴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四次。同学们期盼相见之愿望的強烈程度,可举一实例来充分证明。今年4月份在北京召开此次斑会的予备会时,远在陝西省富平县的党和斌同学,他虽因“脑梗” 而行动不便,讲话也语齿不清。当得知同学们又要举行聚会时,他立即让女儿打电话给我们,询问下次同学聚会的具体时间与地点,说再困难他也要女儿全程陪护下参加,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我们这个专业当年共招收了二个班,但兄弟班的同学至今尚未举办过一次班会,与我们班已多次举行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在校时五年的相处有所差异。竟管我们在大校期间,经历了国家困难时期和极左年代,但在第一任班长蒋承燕和最后一任班长王大志等各位班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都能头脑清醒,冷静面对,真诚相处,互相帮助,从未受到过极左思潮较大的干扰和伤害,同学之间的相处犹如兄弟姊妹般融洽、和睦,因而结成了深厚的友情和巨大的凝聚力。
我们班的每次聚会,同学们都能通过相互间的促膝谈心,回味人生;在畅谈往日的风采,享受夕日欢乐的同时,无形中也提高了每一个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特殊功效,何乐而不为呢!难怪有人把“故友聚会”称作是一种免费的健身強体高挡滋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s16/mw690/001reAvzzy6LSf2XN8z3f&690祝各位同学合家欢乐!美满幸福!健康长寿!
望有生之年还能再聚一次!
我的博客查找方法____把"平遥老刘"四个汉字。分别输入百度、新浪或搜狐等网站,点击一下,便可在其首页的前面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