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是小小破坏王张豆豆,大家要记住我啊~~

2、其实也不是故意破坏,好奇心驱使,想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3、经我手破坏的东西很多,一会妈妈会给你一一介绍,嘿嘿~

4、我破坏、我有理,我学习着探索世界啊~~

5、知道我为什么搓眼睛吗?今早5点半起床的,妈妈上班前带我出来咔嚓~~

6、小小破坏王的专用工具,一双勤劳的小魔爪~~
7、妈妈问我尿尿吗?我告诉他没有、没有,掀衣为证,肚子小小的~~
豆豆最近迷上了开灯泡,只要想起来不管白天黑夜就把家里的灯统统打开。起初,他拉着我的手:妈妈,开灯泡!我为他打开,他要求关上,我再为他关上,并告诉他这是电灯,晚上一嗯开关就打开了。以后再要求我拒绝了。豆豆遭拒后,改变了方式。每次走过来都甜甜的笑着,伸开小手:妈妈抱!我抱起来,他来到开关前又是一通开开关关。看他变狡猾了,我坚定了立场,无论他咋地我都不理会他。没想到的是,他从此自力更生了,拿着苍蝇拍或者长点的玩具,脚尖一踮,手里的工具往开关上一敲,灯就开了,他高兴的拍起小手欢呼:白天开灯灯,晚上开灯灯,有阳光!我彻底晕倒,俺明明教他的是:白天有阳光不开灯,晚上没阳光要开灯!
听到他的话语抑扬顿挫很有意思,我便拿来手机录了下来,还美滋滋的放在他耳朵边听,他拿着手机玩了一会,当我再找手机的时候,手机已经在厨房水池的碗里了,从而引来了,我对这“小小破坏王”两年多来的控诉!!!暂且从豆豆会走路开始,挑大点的物件来说,零碎细小的忽略不计:
1、1岁多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姑姑给豆豆买的迪孚健身架,被小家伙玩的两架分家,迪孚的玩具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耐玩的。
2、我同学送给豆豆的电动机器人,缺胳膊断腿,报废了。
3、会走路以后,爷爷家的沙发几乎被跳塌了。
4、爷爷家的茶几,被他又推、又拉、又抬,一条腿和面只剩皮肉相连。
5、爷爷家的大衣柜子门,3个柜子有两个,柜门被晃了下来,幸好都没砸到他。
6、跟随了爷爷20多年的电风扇(老长城的),脑袋被他摇撼的不能用了,有了豆豆之后,爷爷不敢开空调就指望这老风扇乘凉了,爷爷只好买了个新台扇。
7、豆豆自己的电动汽车,通过在家让它四脚朝天的玩法,现在一个轮子已经掉下来了,我想去修的,他爷爷说已经有多处坏了,不值一修。改天我去碰碰运气。
8、他出生之前,奶奶给他买来听音乐的录音机,被他摔得粉身碎骨了。影碟机现在看来也坚持不了多久了,现在他又迷上了电脑。
9、在熟练掌握如厕本领以后,玩得忘情随地尿尿,奶奶家的木地板,有几处已经快要翘起来了。
10、7月底,把我的手机放进厨房碗池的碗里,亏我发现的早,电吹风吹,太阳下晒,1天后手机终于捡回来一条命,后遗症有待观察中!
11、经粮雨妈一说我想起来了,玻璃杯子、瓷杯子摔碎了无数,估计摞起来把他都高呢,后来爷爷没办法,把易碎的都装箱储存了。
先总结这11条吧,其余的记起来再填充,值得高兴的是,我昨晚拿出我学生时代的照片给他看,让他辨认哪一个是妈妈,这家伙还能辨认出来呢,不管是蒙的,还是心有灵犀,反正让我高兴了好久!
专家的分析及对策:
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探索的动力。
心理学家所说的儿童破坏性行为,父母大可不必紧张不安,我们不妨和儿童心理学家一起认识孩子的这种行为。用“破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三到五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您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就请把家里鹭的东西收藏好,给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的玩具,让他好好研究研究吧!这时,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比如他可以玩一个小皮球、摆弄一个大水桶,但他不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当玩具,不然会有大麻烦。同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他尝试组合不同的造型。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孩子手里的东西要少棱角且质量好。
对策:让“好奇宝宝”当修理工如果孩子好奇地想知道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总想弄明白不停转动的大座钏里到底装了些什么?电视机里是否真有个会讲话的小人儿?那么,您修理家中物件的时候,不妨让他也来参与。您可以当着他的面拆卸家中废弃的物件,没有危险性的动手部分可以让“好奇宝宝”来操作。不要责备“笨拙”的探索者三到五岁的孩子,手脑的配合还不是很协调。他在四处碰触探索的过程中,会由于手脑配合的不协调而产生许多“危险动作”,例如一不小心就把桌子上的杯子打翻了,或是把玻璃瓶打破了。
其实,他不是故意的,您应该更耐心些,您可以责怪他,但目的是让他懂得什么是危险。对策:让“闯祸宝宝”自己善后对孩子无心造成的过失,您可以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杯子打翻了,就让孩子用抹布擦干桌子,玻璃瓶打破了,让他帮您拿来扫帚和畚箕。让孩子善后要比严厉地责备他好,毕竟他不是故意的。孩子无法控制他的“蛮力”孩子对力量的使用也有一个尝试的过程,因为他还不了解应该用多大的气力去完成某件事,所以家里会出现抽屉被拉到地上,东西被摔坏等现象。这也是他的正常行为,是孩子在学习与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
总之,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您应该做的不是惩罚,而是让他领会,哪些事他做了别人会称赞,哪些事他做了会造成伤害。从而让孩子了解普遍的社会规范,知道每个人做事的限度和应该遵守的法则。
对策:和“野蛮宝宝”玩“温柔游戏”如果孩子拉抽屉的力气用大了,不妨再让他慢慢地轻轻地拉一次。让孩子尝试从轻到重地使用他的力气也能使他学会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力量,但这对周围环境的伤害却小多了。
他用“破坏”来“抗议”如果您发现孩子有破坏性行为,就应该多留心他最近的动向。说不定他的“破坏”情绪的起因是您对他过于严厉。有时候,孩子外在的破坏行为也是他内心困扰的表现。也许孩子只是觉得孤单,也许他只想引起妈妈的注意。
对策:和你的“抗议宝宝”谈一谈三到五岁的孩子有无穷的精力,孩子善于“破坏”的背后很可能藏着一颗渴望探索的心。您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特别是我们的独生子女,让他多和邻居家的同伴玩耍,节假日多去参加集体的游戏活动。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谈一谈,了解他最近有些什么烦恼,或是他有什么需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