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震小英雄”高标杆的道德风险

(2014-11-04 12:00:27)
标签:

杂谈

昔日小英雄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曾颖

曾在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的小英雄雷楚年,因涉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于2014年11月3日在高新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雷称可以帮人找空姐工作、帮人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诈骗21人共46.3万元。(11月3日《成都商报》)

如果没有“抗震小英雄”这个名头,雷楚年这个案值46.3万的小小诈骗案想“上头条”引起公众的关注,恐怕比较困难。但问题就在于,“小英雄”与“嫌疑人”之间巨大的反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在这些关注中,既有惋惜,也有怨愤,也不乏幸灾乐祸。当然,更多的还是反思——人们发“小英雄如何发生如此巨变”之问者有之;探讨“他被树为典型与走上今天的路”是否有关联甚至递进关系者有之;追问将“心态和自我控制力都未成形的孩子树立为典型”的风险者有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只是个个案,从法律意义上讲,他是否是抗震小英雄,以及他在大地震中有如何表现,与他此后利用各种由头向人们骗取钱财的行为,没有直接联系。前者的表现,不能影响其定性和量刑。但同时,他此后的犯罪表现,也无法等量代换式地抹煞掉他在地震发生时,忘记危险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二者不可能互换,更无法抵消。许多人将二者等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预设了一个“模范永远不会犯错”的错误逻辑。这种逻辑,很容易让人们在看待问题时混淆二者的界限——在奖励和表扬的时候,不就事论事,不惜将各种与地震相关或不相关的荣誉和利益加诸于他的身上,这很容易激起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虚妄的念想,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进而走上危险的道路。而当他“犯事”之后,又怀疑他曾经的“荣誉”的含金量和真实度。这二者,都是逻辑不清的表现。

我们丝毫不怀疑雷楚年在5·12汶川大地震轰然来临时,看到危险逼向同学们时发自内心的勇敢。但这种胆大个性在危机状态下表现出的应急状态,是否就可以作为一种常态的可持续的道德高标,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特别是在此之后,对他的英勇行为的宣传,和各种“马太效应”式的奖赏和激励,在鼓舞和激励了众人之后,从某种程度上也怂恿了他的个人情绪膨胀,而将他不求实际地放大和增高,进而忽略了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这个教训,是值得警惕的——对心态还未成形且变数巨大的青少年,树立成为典型,是有巨大的风险,在运作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