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写教育“万言信”一年后的独白

(2013-02-22 16:22:08)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写教育“万言信”一年后的独白

 

编者按                                                                             

  2012年2月21日,本报全文刊登了中学老师杨林柯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这份对于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探讨的公开信,引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和思考——我们的教育,路在何方?

  正如当时钱理群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赞扬这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里,进行有意义的教育实验。为现有的框架之中加进一个异数,创造‘第二教育’。推动这些‘静悄悄的革命’的,往往是一些普通教师。”

  一年后,杨老师再度投书本报,依然热情地阐释着他关于中学教育改革的理念与梦想。

 

 

 

■ 杨林柯

  

  命运真像一个玩笑,教书24年从未“先进”过的普通语文教师,却因为一封万言长信而引起媒体和公众如此密集的关注,并被《教师月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教师”,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

  我多年坚持“大语文”的教学观,大凡母语能够承载的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我尝试跨越工具化的语文框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我觉得,独立思考能力关乎人的幸福;一个人越善于独立思考,越不会被压力击倒,也越会找到自信和快乐。但在僵化的评价体系下,我时常充满困惑与矛盾,比如,学生的独立思考经常会受到大一统思维的绞杀;学生的生命状态很难得到教育的温情眷顾;功利主义的肆虐使教育在反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本有的价值不断遭到抑制,而教师能够影响到的空间非常有限。更可怕的是,群体评价不仅绞杀个性价值,甚至不断逼迫良心向现实让步。逆淘汰法则畅行无阻,传道型教师备受冷落,训练工作者如鱼得水,而家长存在的问题则更为严重。

  在关注学业成功又关切身心成长的教育实践中,我不得不两面出击,但常常是两面受困。我深切感到,教育真难,坚守真苦!

  面对孩子们厚厚的眼镜片和迷茫的眼神,以及不时听到或看到花季少年猝然离去、教育同行不断自杀的消息,我焦虑、苦闷,教育就这样下去吗?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又不想满足于“无意义生存”。我想守住我的课堂,我希望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可以小有作为。

  但家长的投诉让我困惑,我自问:到底是我错了,还是我们在很多层面都出了问题?如果一种教育,学生痛苦,家长焦虑,教师受罪,学校领导也难以解放,那它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些事情,连触碰的勇气都没有,那就不要指望有任何改变的可能。我们不缺话语的真实,缺少的是表达的勇气和良知的自由。于是我用两天时间写了一封长信: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去年2月21日《华商报》全文刊载后,引发了很大关注和热议,也得到了钱理群、朱大可、杨东平等著名学者的支持。社会各界发来的大量信件和许多同道者打来的电话,让我在去年这个日子里倍感温暖和鼓舞,说明发自心灵深处的东西还是有力量的。

  当然也有一些同行或家长提出不同的看法。不过我始终认为,在现有体制下,教育的三个方面都有问题:学校以应试升学为主,不仅生命教育、审美教育几乎空白,精神传播也畸变扭曲;家长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显亲扬名,把孩子变成自己的价值工具;社会又是权钱崇拜,道德沦丧,人文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发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每个人的参与。可事实情况是,学校大搞训练,对学生的心灵胡乱涂抹,许多家庭也站在学校一边,不少问题孩子往往是因为问题家庭,同时,家庭伦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价值张力或错位也让孩子不知何去何从。

  体制撼不动,但为了孩子,教师和家长可以良性互动,而不能成为帮凶。

  我希望用人生教育统摄应试教育下的功利冲动,在“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的教育中让孩子享受学习过程,并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打造幸福的今天,淡化对结果的焦虑。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标准化生产只适宜于工厂而不适宜于学校。

  教育对人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有外在的使命担当,也应该有内在的自我成全,它不仅是国家社会的工具,也应该对人有终极关怀,让每一个灵性觉醒,自觉寻找家园。孩子们的生命属于自己,他们需要体验和品尝各种滋味,而不是天然要首先担当使命,况且,上天赐予每一个人的能力各异,不能把所有的生命都赶往一个胡同。学校不是集中营,生命的发展因为自由意志,而不是高高举起的鞭子。一个人的生命不能由别人说了算,外在灌输再好也要通过自我的内化,只有走向自我的教育才是人性的教育,否则就是动物的驯化。人口众多不是教育落后的借口,为了糊口的教育不是教育。

  我知道,一棵树改变不了一个城市的气候,但每一棵树就是水泥丛林中的一片希望。在没有付出过努力之前,我们没有资格说无力;在没有失败之前,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推动自己,其实就是推动世界。守望讲台,也是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春天到了,我们依然满怀希望,顾不上春寒料峭。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