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患上了“巨人症”
(2012-02-16 16:10:09)
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被结结实实地“咬了一口”。近日,苹果在与唯冠科技iPad商标侵权之争中一审败诉,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地方工商部门对辖区内苹果销售门店进行查处。计划于下月初面市的iPad3,如今也因商标权纷争而销售前景堪忧。
IT
行业历来起伏不定。“果粉”们难免担忧,苹果是否会重蹈诺基亚、柯达等“巨人”的覆辙,经历昙花一现的辉煌之后便锋芒不再?
随着iPhone与iPad系列产品的重磅推出,苹果公司近年来在市场上名声大振,忠实拥趸数量庞大。以市值计算,身价4560亿美元的苹果足以傲居全球最大公司。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迅速崛起的“巨人”,也有着明显的“死穴”,并与其成长的步伐一同放大开来。近期,苹果公司产品就因“商标侵权”诉讼而面临在中国市场下架之忧。而根据苹果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地区的营收额占比达16%,已成为除美国外的最大单一市场。如果iPad商标侵权案二审维持原判,那么则意味着苹果将会在新兴市场中“马失前蹄”。深圳唯冠和台北唯冠两家兄弟公司最早注册了大陆地区iPad与台湾及部分欧洲市场iPad的商标。虽然数年前苹果已从台北唯冠公司处买回iPad商标使用权,但却因价格等因素而放弃了与深圳唯冠的谈判。究其根源,恰恰是苹果忽视中国大陆市场的惯性思维,导致其不屑于同名不见经传的唯冠公司进行讨价还价。其实,中国市场一直被苹果所漠视,iMac、iPod等相关产品到货时间一般都要比美国滞后数月就是一个体现。然而时过境迁,当初千万美元级的商标购买谈判,如今已因唯冠方债台高筑、苹果市值猛增等助推因素而加码到了数十亿美元,如何收拾这场残局成为摆在苹果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商标纷争漩涡之外,近期媒体针对苹果血汗工厂也多有报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标榜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大型公司对此尤为重视。如得不到及时澄清,相关血汗公司的指责无疑将会封堵苹果成长之路。与此同时,一项以追求个性化为己任的苹果,却在实际上忽视消费者的体现,而产品不设置USB接口、与其他公司产品不兼容等问题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些症结无不成为苹果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不可否认,“不老神话”的维持是艰难的。在手机巨人诺基亚因产品创新裹足不前而固步自封、百年老店柯达因固守传统胶卷地盘而申请破产之后,谁又敢断言自己可以在市场上永葆魅力呢?早在1984年,作为初生牛犊的苹果曾经打出“史上最牛的广告”:一位年轻的女子将手中的铁锤掷向正在屏幕上大放厥词的“老大哥”,苹果借此表达其产品锐意创新,勇于打破规则的理念。现在28年过去了,苹果已经成长为当年它渴望打倒的老大哥,苹果如若不正视自己的“死穴”,那么极有可能变成当年它最讨厌的模样。(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