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委书记下井被吓哭”说明了什么

(2010-07-28 15:14:29)
标签:

杂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再次强调领导下井带班。然而这样的规定对于那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地方官员来说,很可能是一种真正的不能承受之重——— 日前,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透露:有县委书记在井下通过一段低矮的巷道时,居然被吓哭。(7月27日《华商报》)
    县委书记如此脆弱惜命,引起了网友的冷嘲热讽。有网友说“领导都是孬种,孬种却当了领导,这说明了什么?”这话是糙了一点,“都是孬种”的判断也未免失于绝对化(毕竟有不少领导并非孬种),但他的提问却值得有关方面深思。要知道,中国的一个县少则几十万人,多则数百万人,比欧洲一些小国的人口还要多。要领导这么多人,最低限度也该是条汉子吧?否则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个七灾八难的,他先被吓哭了,那老百姓该怎么办?谁来做他们的主心骨?
    “书记下井被吓哭”,至少说明目前的干部选拔制度存在缺陷,使一些根本就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混”上了领导岗位。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举制度穿上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马甲,在今天复活。“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至今还是从政的主渠道,出现个把县委书记被“吓哭”,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也许有人会问,西方不也有公务员考试制度吗?但是,人家西方把公务员分成只办事的“事务官”和掌舵的“政务官”,“事务官”才是考出来的,“政务官”必须经过“选战”的洗礼,没点能耐可不行,我国目前一勺烩的公务员考试,其实是模糊了“办事”和“掌舵”的区别,在实践中就不可能不出问题。
    中国的情况复杂,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类危机比较频繁,这就要求负责“掌舵”的各类官员能够具有比较全面的经验和过硬的政治、心理素质,这说明,单纯的“学而优则仕”一条通道,未免过于狭窄,如何把考试制和选举制、推荐制等很好地结合起来,使适合掌舵的人掌舵,善办事的人办事,应该是干部制度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郭松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