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机上能打手机不全是个科学议题

(2010-06-30 15:01:18)
标签:

杂谈

■ 杨 鹏
  日前,国航、南航、东航三大国内航空公司表示已经和移动运营商签署了机上通讯软件的开发协议,并已呈报相关政府部门审批。一旦审批通过,乘客在机上用手机可自由打电话,收费为每分钟15元左右。
    曾经,手机一到飞机上就有可能变成“手雷”,那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因此,当“航班已经进入平飞状态,请将您的手机保持在关闭状态”这句经典的飞行航班常用提示语,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时,不能不让人从心底里,为那些勇攀科学高峰的聪明者们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而啧啧赞叹,飞机上都能打手机了,这一定可以方便不少人。一位航空公司人士就说了:“一些旅客在机舱关门前,需要空姐一再提醒关闭手机。这说明,他们需要随时与外界联系。”这应算是航空公司的市场调研,也是替公众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
    只不过,飞机上打手机,能不能成为现实存在变数,一方面取决于政府能否审批;另一方面,不能不说的是来自民间的批评,这只要看看新闻跟帖。
    在大多数人看来,飞机上禁用手机几乎是 “国际惯例”,而且屡次飞机失事后,“导航信号遭遇干扰”都是一个被不断提及的可能性因素,这无疑固化和加深了飞机上绝对不能使用手机的“常识”。于此,拿什么消除公众的安全疑虑尤为必要。
    正因为过分强调安全因素,现在看来以前飞机上禁用手机似乎更像是出于技术原因,那么,这无疑会让公众深信此前以“安全”为由,不过是为了掩饰技术上的短板,却极可能要落个航空公司爱“蒙人”的骂名。
    “蒙人”或许还好,而预计15元左右的话费,更有点“宰人”的嫌疑。一向偏爱为强者帮腔的专家这时候也站出来辩解 “虽然比地面越洋电话贵2至3倍,但相比海事电话,这点费用不高”。网民却并不买账,照样揶揄:看来,只有人民币才能“杜绝”手机信号对飞行的干扰。
    技术进步常常会颠覆人们的一些固有认识,比如,飞机上不能打手机的硬道理,现在看来也要重新修正了。面向飞机上可以自由使用手机的新时代,公众的疑虑、担心甚至责问无处不在,人们一时间还无法想象和接受那个突破“常识”的未来,你可以说,这是公众的“无知”和“执拗”。其实,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由航空公司主导的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航空业变革,本质上仍然沿袭了航空公司一贯的蛮横秉性,禁止乘客使用手机的原因是为了安全,放开禁令是因为技术进步,却似乎忘记了公众在安全方面的顾及;15元费用因为没有公布详细的成本核算,可真配得上“天价”。往大里说,这是中国消费者目前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体验感受,在强者面前被忽略不计,而只有配合的义务,还免不了有被忽悠的感觉。
    飞机上到底能不能打手机?我们相信科学,遗憾的是,这不全是个科学议题,还是个市场规则需要校正的问题——— 强者把持着“解释权”而有意选择性解释,并在利益驱动下左右导向直至把消费者导得晕晕乎乎以谋利。
    (相关报道见B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