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谜案以真相 正民声之非议
(2010-06-24 15:52:06)
标签:
杂谈 |
■ 马九器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传世之作当属文物,鲜有争议,其书法成就奠定近代“书圣、草圣”的至高地位可为明证;于右任先生的大量书法作品从政协 “不翼而飞”当属公共事件,也不算夸大其辞,近来全国各类媒体连篇累牍地争相报道可为明证。于是,还于右任先生作品下落一个完全彻底的真相,就不仅是在归还文化的尊严、捍卫文物的价值,更是在平复无数民声之非议,匡正和修复备受质疑的公权公信。
毕竟,在卓登先生向咸阳市政协捐出上百件于右任作品后,作品要么下落不明要么“流落”他处,此事的蹊跷与不可思议引发了无数网民与民众的猜想与质疑,权力内部的“私分”之说也能听到,接收文物的公权机构,其公信如何不受到损害?公民以个人名义将珍藏的文物捐给国家,无论动机如何,其客观结果应当是让文物得到更为妥善的安置与呵护,是鼓励更多民众在对待文物问题上平添几分责任与义务,正所谓以一人之举启蒙万人之心。可是,当所捐文物竟然不翼而飞、下落不明,文物接收者的失位、失察,难免会凉了公民的爱国、从善之心,尤其会凉了民众对公权部门保护文物安全的信任之心。
然而时过20多年,从当初的“捐赠”到今日的“失踪”,围绕于右任百余幅作品的来龙去脉,在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中变得模模糊糊。一方面是网民世人对此的议论纷纷、喧嚣不已,一方面是真相事实的扑朔迷离、剪不断理还乱。不查,无法还历史、还文物、还世人一个公道;查,历史久远、盘根错节,难保调查无以突破或有难言之隐,而草草收场。
但是,不能不彻查,不能不查漏补缺,不能不还人心公道。因为《文物保护法》庄严肃立,保卫文物,法律责无旁贷;因为民众众望所归,在于政府迎难而上,拨开云雾、除尽蛛网,还事件一个真相,树公权之公信;因为廓清历史的谜案,不仅是在还相关机构和公职人员以清白,也是在彰显当代人对历史与文化的尊崇。
尤其是,唯有彻查,唯有彻底还原真相,才能发现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短板,比如文物捐助程序、接收单位认定、文物保管“借展”审批等等方面,从而扎紧制度的篱笆,让我们这样一个文物大省在传承传统文化、发扬现代文明、建构公民精神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事件的发展也正向人心所期盼的方向发展,现在,包括警方在内的多部门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相关的调查也已展开,部分书法作品已经浮出水面,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也开始显山露水。文物是国家的公共财产,公民捐赠给国家的文物尤其不能成为个别人的“私有财物”,无论以何种理由私自占有所捐于右任作品者,也唯有尽快让它们回归“国有”才是合法之道。我们坚信,没有解不开的谜案,没有大白不了的真相!
让我们拭目以待。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传世之作当属文物,鲜有争议,其书法成就奠定近代“书圣、草圣”的至高地位可为明证;于右任先生的大量书法作品从政协 “不翼而飞”当属公共事件,也不算夸大其辞,近来全国各类媒体连篇累牍地争相报道可为明证。于是,还于右任先生作品下落一个完全彻底的真相,就不仅是在归还文化的尊严、捍卫文物的价值,更是在平复无数民声之非议,匡正和修复备受质疑的公权公信。
前一篇:住政府办公大楼岂不更省钱
后一篇:“拍马哥”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