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算公开谁来推

(2010-06-19 15:46:37)
标签:

杂谈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接受采访称,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条件已经成熟,因为法律有规定,群众有要求。但高强同时表示,政府部门的“三公”开支目前公布尚有难度。因为中国政府的预算是分级制定的,需要许多基础性的建设。
    预算报告的编撰的确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这个专业的难度系数有多大?我不是专业人员,不敢妄下结论。但我曾经看过蔡定剑团队做的一个预算报告的简表,这个表我这样的不是专业财务出身的人,一看也能明白。而且“三公”费用也能在这张表中呈现出来。据蔡定剑介绍,他们这张表曾推荐给很多政府机关,但回应者寥寥。
    从表面看,政府的预算需要人大的审核和批准,但事实上,人大在制度上就没有能够有效参与预算制定的程序安排。人大要真正监督政府的预算,就必须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安排质询环节,在预算形成报告时有审批环节,在预算执行结束后有审核环节,但我们现在仅有中间的投票批准一项。正因为如此,真要让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公开自己的预算,甚至决算,还需要“神臂的第一次推动”。
    这个推动会是人大吗?按照制度逻辑当然如此。但根据蔡定剑团队的调查,全国各省级人大对同级政府的预算监督的积极性很低,甚至,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宣读政府预算报告的程序都被省略了,但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大代表提出抗议,甚至异议。事实证明,靠人大单独的力量,很难完成推动政府透明化的进程。
    剩下的力量就是民间了!民间的积极因素有几方面:一是如上海财经大学这样的调查组织,每年定期公开政府的测评分数。尽管这个调查结果政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平均分只有3.21分,社会观感的难堪,如果长期积累,势必对政府机构会形成相当的压力。第二,就是近些年一些民间组织,持续要求政府公开自己的部门预算,这种行为有法律依据,政府不公开甚至还可以提起相应的诉讼。最后一方面,就是来自于纳税人意识的觉醒。这是最重要的力量!
    中国的纳税人之所以权利意识模糊,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赋税多数都是间接税。普通公民感觉不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纳税过程。目前全国一些地方在上报财产税方案,财产税作为一项直接税,没办法代扣代缴,只能先由纳税人申报,然后政府再征收,这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税收观念。一旦推广,纳税人的意识必将迅速提高。随之而来的,纳税人要求政府公开预算的呼声必然高涨。在笔者看来,这才是中国政府公开自己预算和决算的“第一推动力”。
    当权利人认识到自己权利价格的时候,就是政府让渡权力、开始转型的时刻!(王志安 央视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