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约束院士兼职过滥?

(2010-06-09 15:09:11)
标签:

杂谈

■ 前 溪
    7日,中科院全体院士大会举行,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表示,个别院士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不同程度发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院士兼职、参加社会活动等问题,陈宜瑜在报告中重申:坚决反对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6月8日《新华网》)
    一旦当选院士之后,各种荣誉和利益接踵而来,即便炼就“铜墙铁壁”,恐怕也无法挡住如潮的鲜花和掌声。因此,在利益牵制下,院士忙于兼职、频繁参加社会活动也就在所难免了。而院士不是神仙,精力是有限的。参加与学术无关的事情多了,留给学术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甚至成为意见领袖几乎也不可能的了。这让公众对院士的行为很失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院士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是应有之义。然而,呼吁有用吗?如果没有一定的惩罚,院士会将其放在心上吗?
    拿什么来阻挡住院士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现在不是没有制度的约束,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经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关于院士兼职问题的几点建议》等文件,已初步形成学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规范体系。然而,事实上,院士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院士涉嫌“抄袭剽窃”被投诉事件也发生了。
    院士终身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既然没有退出之忧,那何不利用院士头衔赚取利益呢?送上门来的钱难道会拒收吗?正如陕西神木县原副县长高晓明这个贪官所说,收钱多了就习惯了,同样道理,院士兼职多了也会习惯了。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对失范院士进行严厉的惩罚,都有助于净化院士队伍,有助于学术“清洁”。如果院士的终身制依然存在,在利益诱惑面前,监督工作做得再好,院士们还是会以身试“德”。
    再好的呼吁都不如一次严厉的惩罚。该是设立“院士退出制”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