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越危机中,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从容而有力量
(2010-01-01 16:20:28)
标签:
杂谈 |
新年社论
这是2010年,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第4517次见面。
2009的足音尚未远去。在这个寒意凛凛的早晨,它们依然还在回响,它们清澈、坚定而意味深长。
在去年的新年社论里,我们努力着说,“承载你的期待我的憧憬,风雨同行”。那会儿,全球金融危机正呈几何倍数地爆发和扩张,而普遍中国人却还处于后地震时代的彷徨和三鹿事件的忧虑当中。当我们忐忑不安地迎来新年时,其实天空中阴霾密布。
一个多月后,定位为“春暖2009”的中国两会上,再次坚定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念,这句朴素的话被亿万国人相互传递,相互信守,相互鼓舞。再后来,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力保民生、振兴战略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相继推出,虽然整个过程充满争议与担忧,但这些义无反顾的行动,却给这个国家创造了迎接挑战的机会,也给每个个体注入了直面现实并参与拯救危机的勇气。
这是一个向危机宣战的过程。今日看来,这个抱团取暖的姿势又一次被证明的确具有独特而强大的中国式力量: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年代里,我们安全靠岸。我们每个人因此变得坚韧,变得成熟、从容而充满力量。
而在这一年,与抗击金融危机同时并存的,其实还有一张张表情丰富的具象的脸,如网上发帖被跨省追捕的河南青年王帅,如受辱抗争的巴东女子邓玉娇,如断指证清白的孙中界,如开胸验肺的职业病患者张海超,如救人献身后遗体被挟持索要捞尸费的三名大学生,如点燃自己的被拆迁户唐福珍……这是一群既为个体权利抗争,又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而艰难付出或壮怀激烈的人,他们与伟大的互联网和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网民休戚与共,一起画出了2009年的这另一条主线。
在新年的这一天,我们向这些人的不屈和抗争表达敬意,更向这些个案背后的亿万中国网民表达敬意,是他们自发自觉地引领了一个个具体事件向权利与法治的重要命题转型,是他们代表了民意,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公共秩序的建设和公民社会的进步。他们在这一年,同样获得了可贵的成长。
回到身边来,在这一年,作为一张成长于斯、服务于斯的新闻纸,我们仍旧深切关注着陕西和西安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关注来自现实世界的诸般民生困顿与破解之策,关注庸常却不可缺失的城市情绪和生活细节———
在抗击甲流时,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并吁请全民自律;在整治动漫城和渣土车这些城市顽疾时,我们主动为政府治本求解提供可行建议;在改善和改革居住、医疗、教育这新时代“三座大山”之种种积弊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与民众齐吁,与政府同思……这是我们与这座古老城市永远的缘分和约定。
在未来的每一天,也许后金融危机的阴影还会笼罩很久,也许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问题还会一如既往地呈现,也许民生之艰和生活之忧还是会令人苦恼,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困惑与喜悦还是会纠结不休……这所有的未知,无疑必将延续在2010年以及漫长岁月中翻开的每一页。
作为一张倡导责任与担当、公共利益至上的报纸,在未来的每一天,我们责无旁贷地需要时刻关注那些发生了的和尚未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在过去的这一年,在拯救危机的大背景下,在经历这些往事的过程中,这张报纸与这个国家、与这座城市、与亲爱的读者您,早已一起经风历雨,一起抗击过彷徨与忧虑,也一起走向了成熟、从容,并充满力量。
在未来的每一天,这张以
“民本为魂,民生立报”为新闻价值标准的报纸,将更加清晰地立足区域、回报民生、服务读者。我们会像过去的12年一样,与你继续结盟成友,相携前行。换言之,我们之所以如此关心这宏大的世界,关心这伟大的时代,关心这座与我们患难与共的城市,其实最终只是为了关心到每一个你,关心到每一件可能影响到你的幸福、你的利益、你的权利、你的进步、你的未来的事情。
这是2010年,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第4517次见面。
这是2010年,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第4517次见面。
前一篇:清除乙肝歧视尚需攻克“社会心病”
后一篇:生命永远是经济文明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