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严寒中的民生热点最需公共关照

(2009-11-17 15:02:39)
标签:

杂谈

    当一个社会突遭某种重大灾害时,最容易受灾的是弱势群体,最容易受伤的是公共性最显著的环节——— 这个道理可以用最浅显的实例来说明:当一条皮筋紧绷时,最容易断裂的地方是弹性最差的地方。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我们迎来了立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 (昨日《华商报》),这也意味着民生问题遭遇了一次季节性的喷发,政府的公共责任担当,理所当然成为寒冬里最大的“供热公司”。
    在持续的强降雪、强降温下,无数的民生困难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细细梳理,其解决与否几乎无一不与政府职能息息相关。尤其是三个方面的民生热点问题,尤其需要政府给以更多的公共关照。
    第一种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物价问题。弱势群体包括低保户、孤寡老人、下岗职工,还包括城市农民工、流浪者、乞丐等。特别是流浪者、乞丐。越是在最严酷的环境下,越是最柔弱的个体,越是要体现出政府对公民的救助。此外还有物价问题,商品紧缺,适当上涨情有可原,但一把菠菜卖出了肉价,一条死鱼卖出了活鱼价,这对弱势群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如此导致的民众生活水准下降假以时日,就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了,而是凸显了有关部门的应急不力。
    第二种是安全问题。从河北邯郸的学校餐厅垮塌砸死数名儿童到各地大棚、钢架房倒塌伤人事故看,很多地方、很多人对这场雪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社会而言,分工、认识各有不同,普通人看不透大雪的慢性杀伤力,面对恶劣的灾害性气候,为什么没有让更多的专家站在抗雪救灾的一线?为什么在历经多次气象灾害后,尤其经过几年前南方那场罕见的冰雪灾害后,今天,仍然会发生一起又一起夺命的悲剧?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象灾害,闭门造车式的应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科学、让专业机构成为应急机制的主唱。
    第三种是市场化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纠纷。比如气候异常导致的飞机晚点,引发乘客与机场服务、应急机制方面的纠纷,尤其是法定供暖日后,城市里各个小区业主、物业和供暖公司之间的纠纷。大雪纷飞几日后,很多市民议论的不是雪的美轮美奂,更不是世界经济是否迎来了春天,而是回到家里有没有暖气。经过分析发现,商品房小区已经成为暖气问题的集中地,在市场化条件下,小区业主、物业办、供热公司三方成为“热”这种特殊商品的三个关联方,但由于在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市场模式下,三者的关系常常出现龃龉,于是“热”也成为了一个易生争端的焦点问题。甚至有的地方因“热”纠纷而矛盾激化,出现堵门堵路事件。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尤其需要扮演一种协调人的社会管理角色,在既尊重市场又解决矛盾的前提下,调节好市场化条件下的“热”纠纷问题。
    严冬刚刚开始,寒冷仍将继续,冰天雪地里的这些热点问题,我们相信政府部门能够解决得让群众满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