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奖励”给高校提出的失责警示
(2009-09-10 14:58:16)
标签:
杂谈 |
■ 杨 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了鼓励新生独自来报到,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 100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这还是高校首次物质奖励独自到校报到学生。
显然,中青院用实际行动站在了“父母不该送孩子”一方。近些年来,由庞大的亲友团陪护前往报到的大学新生已不在少数,甚至曾有一种声音呼吁高校应该更加人性化的对待新生家长,特别是去年华中师大有400多新生家长露宿操场,有人更疾呼“刻不容缓”。
就在这个开学的季节里,一则《七个亲人护送十箱行李随行 武汉现
“最牛”入学新生》的新闻,一时间又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90后自主能力的批评与反思。大学生真是个吸引目光的群体,以至于连报名时有没有人陪护都能成为新闻。不可否认,当类似新闻不断刺激公众眼球时,报名时有亲友陪护俨然成为90后自身不独立的“负面新闻”,而中青院特立独行地百元奖励独自报名的学生,确实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不过,笔者想说说问题的另一面。有报道说一些初出茅庐的外地孩子,刚到了陌生的城市,出了汽车站或者火车站,一不小心就被坏人打劫或拉去做了传销。这样的“负面新闻”亦很惊人!两种不同的“负面新闻”一对照,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众口一词讨伐90后的“不独立”了。
当然,我绝不是不赞同中青院这一做法;恰恰相反,鼓励孩子自主、自立,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的责任,同时还包括家长与社会的责任,只不过,我们不应该把一个自主问题割裂开来,以此来讨论一代青年人成长的困惑。一来,不妨回顾一下,在任何一代人青春年少时,永远都伴随着过来人的善意的指责和批评;二来,独自报名与独立自主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值得探讨。我们知道,陪着孩子去报名,里面还包含着家长主动要求去学校看看、基于安全的考量,以及家庭经济等因素。难怪有网友建议:学校应给那些农村的、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更没有去过北京的,想借这次机会,看看北京,看看子女就读的大学的家长,报销回家的路费。
在全国上千所各类高校中,今年唯独一个中青院奖励一百元给独自报名的新生。这一做法到底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一提的是,青年人独立能力差几成共识,任何鼓励青年人独立自主能力的行为和做法,都值得褒扬。说来说去,青年人的独立能力,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也是每一个过来人都曾经历过的人生历程,中青院既然已经意识到了青年人独立性缺失的现状,作为育人者,必须承担起在青年人独立性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并迅速补上这一课。从这个意义上说,100元的奖励远远不够,还应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技能的培养等等方面,持续地、一以贯之地把独立作为大学教育的一堂“必修课”,否则,现在的100元奖励只会沦为一场瞬间而逝的秀。(相关报道见A23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了鼓励新生独自来报到,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 100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这还是高校首次物质奖励独自到校报到学生。
前一篇:争议中的教师节也蕴含进步
后一篇:权钱在乱拱 规则在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