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工程腐败当有长效机制
(2009-08-21 14:54:43)
标签:
杂谈 |
■ 曹旭刚
“只要能揽着活儿,神六都能干。”估计没人会将这句戏言当真,但这句戏言背后的东西却韵味深长。它似乎告诉我们,在工程领域,资质不重要,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本事将活儿揽到手,活儿揽到手了,就是“神六”也能“干好”———
当然,这般捣鼓出来的“神六”是否是真的“神六
”,也就是无须多言的事情了。
准确来讲,这句“戏言”,更应被视为现代版的“寓言”。而这则出自一工程单位人员之口的“寓言”,昭示的其实是工程领域混乱不堪的景象。正是由于工程领域之严峻现实,因此,中央决定用2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8月19日新华网)
正如武林高手对决喜欢点穴一般,中央此次的专项整治,亦可谓点中了腐败的要穴。大凡地球人都知道,现在社会上,工程腐败已经到了令人诧异的地步——— 几乎每一个大单位小单位凡是握有工程发包、规划、设计、验收等权力的岗位,基本上都是你争我夺的“香饽饽”;几乎每一个握有规划、设计、验收等工程权力的单位也就成了人人艳羡的“好单位”——— 而由此引发的腐败问题,也已成为社会毒瘤。这个毒瘤,不但带来的是国家及企业利益受损的恶疮,更让公众得承担起豆腐渣楼房、豆腐渣公路等一系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这种“不能承受之伤害”又进而会严重伤害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感。基于这个逻辑,中央关于整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等问题的文件一经发布,受到公众之热烈欢迎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是,欢迎归欢迎,有一点却必须指出,即2年的专项整治是否能够一解百姓之渴盼?对于百姓来说,可谓苦工程建设领域之腐败久矣。以房市为例,目前这种高企的房价,以及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现实,就和房产开发中的腐败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比庞大的社会发展建设之需求,2年的整治时间其实不长,所以,对更多民众而言,更希望在这2年的整治之后,能够将整治精神落实到日常之中,而非“风暴过后,杨柳依旧”的尴尬现实。而要避免这样的尴尬现实,不但要努力使得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更需要法律的各道关口能起到“防护”作用。只有努力使得每一个关口不至于被钱权突破,工程腐败才有被遏制的希望。否则,一切都是妄言。
必须明白,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并不能以单独的眼光来论及。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说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就单单和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只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党纪国法,才造就了如此乱象。更需要提及与整治的是,以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为表现手段而呈现的土地财政、官员监管体系等宏大问题。如果说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是盛开着的妖异之花,那么,土地财政以及对官员监管乏力等问题,才是妖异之花盛开的根本原因。相比工程领域的腐败,这方面的问题无疑是更为宏大的问题,也远不是2年的时间就可以处置完毕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那么,即便整治再严格,也只能是“斩草不除根”的景象。
说到底,对公众来说,工程腐败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毒瘤,但要彻底从根源上铲除这个毒瘤,仅有2年的专项整治还是远远不够的。期待这张整治的画卷,能够开启一扇长期治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