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一个谁也避不开的话题

(2009-07-25 14:52:26)
标签:

杂谈

刘海宏

 

    酝酿了十几年的农村养老保险最近终于试水,今年将在全国10%的县(市、区)试点农村养老保险。
    听说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延安市郊区的一个山沟里采访,就随口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个老农,他兴奋地连连叫好。
    从业五年来,我曾多次涉足农村问题的相关调查,从取消延续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到教育上的“两免一补”,再到新合疗,能够切身感受到农民的负担在一点一点地减轻。但此次养老保险的试点,意义似乎远超过这些。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题为《姐妹们,嫁人千万不要嫁给农村人啊!》的帖子。看得出来,发帖人是一个嫁给农村小伙儿的城市女孩。作者认为,嫁给农村人无疑要比嫁给城里人的负担要重得多。细看之,也就是经济压力。因为农村父母没有养老保险,一旦丧失劳动能力,所有的压力都将转嫁到子女身上。
    可能因为自己本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看到这个帖子后多少有些生气,但当时也没多想。后来有一次,陪父母看《都市碎戏》。那期是一个讲述农村婆媳关系不和的短片。看完之后,一旁的母亲突然说:“农民老了之后只能依靠子女过日子,容易有矛盾;但城里的老人因为有退休金、养老金,和子女在经济上相对独立,矛盾自然少些。”
    母亲的一番话似乎有些道理。一直以来,农民处于“老无所养”的境地。从这一点来讲,让农民老了以后能像城里人一样过 “养老金”、“退休金”生活,确实意义深远。
    但仅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吗?绝非如此。
    前不久,我在清涧县的一个村子采访。因为村里几乎家家都加工粉带,所以这个村子在方圆数里相对富裕。但我在村子里转上许久,也看不到几个年轻人。问过后才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子女们都进城了,孙子们也自然留在了城里生活、读书。如今,这个户籍上有四百多人的村子,待在村里的也就六十多人,而且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村里人说,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过年的时候,只有那个时候外出的年轻人才会回来
    如今在国内,像这样的村子不在少数。随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增多,大多数村庄已经提前步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养老自然成了一个问题。子女都在城里,而因为过不惯城里受拘束的生活,很多农村老人不愿进城和子女一起住。宁愿孤守在村里直到离开人世。
    不但在农村,现在城市里的小夫妻和父母一起居住的也很少。记得曾经在新闻里看到,北京有个独居的老人,死后多天才被人发现,不免寒心。
    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养老多由家庭来完成。但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给家庭养老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难题。
    查阅资料得知:在一些社区服务已经非常发达的西方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业同样通过社区来完成。也有诸如泰国的“退休签证”,只要在泰国购买房产就可以拿到这种签证,持证者可以在泰国安享晚年。
    而我国,目前也在积极探索社会养老的模式。但因社区服务尚不发达,推行社区养老的模式在现今条件下似乎并不可行;另外,因观念上的差异,养老院多多少少处于老人和子女都难以认同的尴尬境地。
    而今,我们又大呼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既然如此,合理解决养老问题已是当务之急。毕竟,这是任何一个步入老年社会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