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公布”风波缘于应试教育的惯性
(2009-07-18 14:31:21)
标签:
杂谈 |
近日来,商洛不公布中考成绩的做法在当地惹起了一场风波。依照常规,考分是要公布的;但这种常规,在今年却变更为“不公布”,尽管教育部门称不影响学生的录取,但依然无法消弭学生家长心头的种种疑虑。
之所以不习惯是因为没了成绩,自然也就无法准确地判定学生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心怀疑虑,是因为担心这种不公开引起的不透明,会为某些暗箱操作提供生长的土壤。基于此,对于不公布中考成绩的做法,公众表现出诸多意见与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舆论的骚动,并不意味着当地教育部门的做法是错的。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解释,商洛不公布中考成绩的做法,完全是“师出有名”。因为,教育厅的文件明确规定:学生成绩不得排队;不得公布原始分数。由此观之,商洛教育部门的做法的确无可指摘。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厅之所以如此规定,完全是出于素质教育的考虑,想以此来逐渐扭转“分数高于一切”的现实。是执行中有问题吗?似乎也不是,不许给学生排队,不许公布原始分数,商洛教育部门正是这样按规定来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呢?
这种“乱象”,实则是教育转型的必然之物。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奉行的是以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而这些年来,教育部门开始下大力气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就是,不以分数论成败,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类似的这种“不许公布成绩、不许排名”的禁令,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说,教育部门的这种举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这是教育之趋势。但问题是,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然吹响,但却无法忽视历史悠久的应试教育现实。由于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模式尚未生成,所以素质教育就不免要和应试教育对接。而商洛中考不公布成绩所引起的尴尬,其实就是素质教育嫁接在应试教育枝干上生成的变异之花。
尽管对此事的认识上,坊间有着“此举是为了保护当地优质生源不流失”的说法,但这一说法的背后,反映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正是因为高考太过重要,所以才导致各高中学校,使尽力气寻找优质生源,以期能在高考起跑线上抢到一个身位的领先优势。而当这种“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高中普遍思维,嫁接到义务教育阶段轰轰烈烈进行的素质教育身上时,焉能不变异?
因而,单就商洛此次的风波而言,无法将棒子打到任何一方,毕竟,这种转型之痛,是整个中国教育界、整个社会必须要承受的。而在此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则是,以仔细、认真、科学、务实的态度,将这种转型之痛,降到最低,早日将素质教育全面铺开。(相关报道见A15版)
前一篇:为什么医院里一再上演人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