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自重官自律商业精神尚可存

(2009-07-04 14:13:22)
标签:

杂谈

    “中国新商业精神可提炼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信,一个是独立。而最具有实力引领社会商业气氛的中国房地产业,却频现丑闻。他们对信仰和坚持中国新商业主义的企业进行了玷污、伤害。”
    ■ 本报评论员 谢正罡
  上海那幢在建住宅楼倒下后,全国媒体同时聚焦,纷纷用了“齐根倒”、“轰然倒塌”、“罕见”、“震惊”等词表达对这起小概率事故的高度关注。一周来,追踪报道的热度依然不减,并持续追出了“官商勾结”等猛料——— 看上去,似乎给这次违背建筑常识的倒塌,又找到了一个让公众的愤怒终消解于叹息的习惯性答案。
    就上海倒楼事件的评论,一周来几乎覆盖到了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所有问题,质问与鞭挞之声呈压倒性的趋势呈现。在民意如此汹涌的背景下,我们今天重提资本的良知底线和商业精神这样的话题,倒仿佛有些奢侈了。
    观当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且在居民收入和宏观经济均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一年来,围绕其销量与房价之间的“博弈”,早已焦灼失常。于是,在利益至上的驱动下,地产商们“顺理成章”地选择无视商业精神中的诚信与公平,相反,更快地学会欺骗、失信、无视法律和道德,并大肆运用潜规则行事。而官商联姻合谋利益的方式,便成了所有潜规则中的首选———因其能直接实现的控制市场能力和低成本高收益运作行为而盛行。
    上海倒楼事件官商勾结内幕曝光后,媒体将几起房地产官商联姻大丑闻进行了集合:去年9月,温州鹿城原区委书记杨湘洪滞留法国不归,与房地产商有关;今年5月,湖北麻城市委书记邓新生被“双规”,与房地产商有关;今年6月,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为谁说话”,仍然与房地产商有关……现实中,除过这些曝光的,那些更多的未曝光的“交易”依然在进行:这些丑闻在地产业不愿放弃高房价的偏执与焦虑面前,根本不足以让这套潜规则的使用者警醒而收手,“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实乃一语中的。
    而看我们身边,几乎每一天,手机上都要收到几条到十几条的房地产短信广告,内容编排极尽吹嘘和引诱,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房子便宜到了要白送的程度。先不论这种信息垃圾对手机用户的大面积骚扰属违法行为,单就地产商宣传和销售手段的短视和粗鲁看,他们在尽力保利的同时,完全已顾不得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
    在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后,社会曾无奈呼吁商家谋利的最底线当是“不作恶”,认为恪守最基本的企业伦理和商业道德,当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现在,面对一幢悍然倒掉的楼和其背后复杂的资本生态,我们同样应反思——— 这些类似的丑闻重复出现,已放肆地伤害了中国现代社会刚刚觉醒的独立商业意识,这个结果,更令人痛心。
    现代中国发展经济30年来,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人们对市场的自信和对利润的获取能力也与经济总量一起“攀升”,但论及经济环境和社会意识对中国新商业精神的认同和呵护,仍处于初级,甚至是萌芽阶段。而纵横中国历史和西方经验来看,如没有商业精神为信仰基础和操守准则的商业社会,即使表象再繁华,其发展终究还是短视和短命的。
    中国新商业精神,我们理解可提炼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信,一个是独立。近年来,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开始追求和践行这种商业理想,从最根本的诚实理念默默做起。而现实是,最聚集资本大鳄、最具有实力引领社会商业气氛的中国房地产业,却频现丑闻。就上海倒楼事件呈现出来的真相看,“诚信”与“独立”,显已荡然无存,虚假资历欺骗业主,依附权力谋取暴利,最后只能害人害己。而其更恶劣的后果是,他们对信仰和坚持中国新商业主义的正当企业进行了玷污、伤害和负面影响。
    最后不能不说到权力在商业社会中的角色。以权相胁插手企业,或者权力寻租不劳而获,或者迎合企业同流合污,这些现象在中国现实社会里已屡见不鲜,有暴利的地方就有官员的影子,已成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些,除了小概率事发后的法律惩处和大而不当的制度约束,杜绝行动实属有心无力。也许,我们最终仅仅只能寄望于强大而脆弱的公众监督来实现正义——— 而心存侥幸的权力冒险者们,他们仍在前往企业的路上,在暴利的诱惑下,欲望蠢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