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公众依常识想象的权利

(2009-05-29 14:10:48)
标签:

杂谈

单士兵专栏

 

  在我看来,手中有笔,不仅是谋生工具,也是一种权利。所有的权利,当讲究理性,写文章自不例外。为此,我经常提醒自己,远离激情冲动的魔鬼,不要陷于文学想象的虚妄。
    却又总有一些事,令人容易偏离理性,而选择激情与想象。比如,网上正在热炒的“艾滋门”。传闻称,一名早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医药代表,在女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在“潜规则”下,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有染,结果使艾滋病病毒在这家医院内部扩散,牵出一串医生,甚至还有护士。现在,“艾滋门”事件已成一部吸引眼球的电视剧,美女、贿赂、性丑闻、同性恋,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艾滋病,让这部大戏充满悬疑与惊悚。
    这当然不是戏剧,而是现实事件。它比戏剧更残酷,更发人深省。无数友的激情想象,让“艾滋门”不断丰富扩散,使谣言混杂于相关事实之中。谣言不是好东西,制造谣言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网友广泛参与传播,又有其值得沉吟的深度。毕竟,人总归是活在特定情境中,随之依据常识产生的想象,应是天然的权利。
    遗憾的是,对于“艾滋门”,5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篇叫《谣言就是谣言,别加入过多的阐释》的文章,认为不应该把“艾滋门”的谣言与当下医药现状和“潜规则”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强调“不要去故作高深地分析什么‘谣言何以产生’了,谣言就是谣言,它是违法和不道德的,不要作过多的阐释。”
    这种“不要作过多的阐释”的观点,令我很惊惧。都说真理越辩越明,现在怎么连对问题进行“阐释”都不可以了呢?在这种道德家的口吻之下,对“艾滋门”的想象都成为犯罪行为了。而且 “不要作过多的阐释”这样的权力命令口吻,清晰地展示出一种权力自负。这样的道德理性,让我强烈地感觉到,公众连依据常识进行想象的天然权利,也面临着被剥夺的危险。
    “艾滋门”雪球越滚越大,离不开特定的情境。一方面,是医药关系“潜规则”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就是相关问题的危机公关失利。毕竟,“艾滋门”传言沸沸扬扬一个多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其主管部门终未能通过有效的信息公开,正面回答网友质疑,这才使得这家医院被污名化,使很多无辜者的心灵罩上阴影,权利面临隐性的剥夺。在这样的情境下,难道还要阻止公众对“艾滋门”依据常识进行想象吗?
    人活着,始终是离不开激情与想象的。被道德家们过度标榜的理性,很多时候是乏力的,徒劳的。比如,在引起舆情震荡的罗彩霞事件中,贵州师范大学在招生方面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然而这家学校却一直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于是,才有了坊间对这家学校“黑洞”的猜测推想。不愿意给予民意正面回复,宁愿付出学校污名化代价,无辜师生被绑架成舆论攻击的靶子,这是权力典型的不理性,结果只能浪费巨大的公共资源来寻找真实与正义。(单士兵 知名时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