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没机会”,是放弃了机会

(2009-05-03 14:21:59)
标签:

杂谈

■ 陈霞

 

    针对近日舆论热议的 “环保遮丑风波”,黑龙江省环保厅厅长李平说,黑龙江省环保工作肯定有不足,有历史欠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绝没有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刻意隐瞒遮盖排污企业的污染事实,省里也从来没有领导打招呼,要求对污染企业“网开一面”,“事件发生以来,舆论一边倒,我们没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5月2日人民网)
    闻听黑龙江省环保厅厅长李平的以上说法,我越发糊涂了。什么“舆论一边倒”和“没有发言的机会和平台”?李厅长的嘴巴长在李厅长身上,“环保遮丑风波”发生之后,李厅长该说什么话、怎么说、何时说、向谁说,这绝不取决于媒体,也没有资格和能耐去干涉乃至剥夺李厅长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省之环保厅,在面对诸如“环保遮丑风波”这等事关当地老百姓切身利益和生活环境的大事上,下设的宣传部门早就该站出来说话,比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各种疑问,该澄清的澄清,该改正的改正。
    遗憾的是,“环保遮丑风波”已经发生十多天了,公众却没有看到任何部门站出来回应。显然,这是一种回避问题的表现,更是一种对辖区内老百姓不负责任的表现。就此,老百姓不向李厅长讨说法、媒体不对李厅长发难,这已是“格外开恩”了。现在倒好,李厅长却站出来“叫苦”、“叫冤”,这不是逻辑混乱、胡搅蛮缠吗?
    笔者以为,在黑龙江省“环保遮丑风波”前前后后,不是黑龙江省环保厅“没发言机会”,而是他们放弃了“发言的机会和平台”,以至于在轰轰烈烈的舆论氛围中,彻底丢失了自身的存在。
    像黑龙江省环保厅这样因自身 “选择沉默”、“回避问题”而导致外界舆论误解乃至以讹传讹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之所以会这样,是这些部门官僚作风太浓,太爱“摆官架子”,太过傲慢,总以为事事都是媒体和公众有求于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动向媒体和公众提供服务。殊不知,正是这种充满偏差和错误的想法,使自身陷入越来越不利于彰显发言权的被动语境中。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深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隔膜和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