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近日,国务院确定了32个资源枯竭城市,铜川市名列其中。
这一天迟早要来的。就在今年全省两会上,有代表就建议加快将铜川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进程。转型早已被视为铜川这座城市通往未来的钥匙。
在铜川市政府网站上,显眼之处有“中国煤都、建材基地、苹果故乡、陶瓷故里”字样,足见煤炭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当然,“煤都”现在似乎得拿下了。这个曾经是“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的城市,已经失去黑珍珠的价值,资源枯竭,是这座城市终于要面对的现实。
就如煤炭成就了铜川,但也束缚了这座城市一样。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遗留了大量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民生等问题。
从现实而言,铜川转型是必须的。不过,作为一个多年的资源型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铜川出现的问题,是过去经济上单腿走路、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作为支柱的结果。一座城市的命运,正如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倒是希望能够为这座城市寻求一条多彩道路,从而代替单一的黑色煤炭经济。事实上,随着旅游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逐渐发力,铜川的未来相信能够绚烂起来。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进一步回看,去年,国家公布了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此次又有32个城市榜上有名,同时,近年国家将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也有网友说:“暂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难道资源就不枯竭了?”或许,一座座资源型城市正在因为资源枯竭而不得不被迫选择转型以重生,俗话说“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期待着那些转型中的城市在关上煤矿门时,打开那一扇多彩窗口。当然,必须明白:转型要转到哪里去?我们未来之路怎样才能避免走弯路?
(相关报道见A20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