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商评论
华商评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30
  • 关注人气:5,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春晚  以山寨的名义借“春晚”的壳上市

(2008-12-10 14:18:39)
标签:

杂谈

  ■ 杨鹏
  已举办了25届的央视春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牛年春晚,北京有网民日前却向这道传统的年夜饭叫板,要办一台山寨春晚,并且大年三十在网络上直播。接着,西安有人也不甘落后,欲借机创办山寨春晚。
    曾几何时,“山寨”成为2008年度最响亮的一个雷词。一路从手机“山寨”到春晚,山寨文化正在发展远播。其实,“山寨”,并不是21世纪的产物,古已有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又聪明的人们,早已有了照猫画虎的技艺,而在今天,它有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名字叫“山寨”,只不过换了马甲,让很多人不认识罢了。
    可是,当春晚遭遇山寨的时候,很多人不免有疑问:春晚被山寨,合适吗?其实,与往年的事后恶搞春晚不同的是,事先 “山寨”这样的介入程序上明显提前了。而春晚首先能不能被山寨,这并不存在法律障碍,我更以为这是民间“借船下篙”或“借壳上市”。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山寨文化迎合了大众消费心态、消费需求的改变,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消费年复一年的老面孔,这不符合普通人的消费观,而商人无处不在能够发现山寨的商业价值。因而,山寨春晚更多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朴素的民间参与,而带有浓厚的商业味道。
    本来,这个依赖于网络表达而被称为个性张扬的时代,草根们已经创制出了形形色色的自有文化产品,诸如博客、恶搞以及无厘头的表达,不管什么时候,草根智慧都不容漠视。而“山寨”恰是草根智慧表达的一种方式。
    理论上,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山寨以草根角度解构主流,以平民情怀诠释非主流,它能够拨动百姓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成本极低的“山寨”通过自身技术能够很容易地打破主流 “技术壁垒”,而成为真正大众参与的全民娱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 “山寨春晚”能否改变央视春晚,这个并不是山寨本身的使命和能力,而在于央视春晚改变的动力有多大,但山寨春晚给予央视春晚的启迪与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站在主流的角度,山寨春晚是赝品;站在民间,它是草根智慧的体现,它能够赢得网民。或许,通过山寨,正为主流文化提供一面自省的镜子。
    当然,有人赋予“山寨”颠覆主流文化的使命,于是有人便不无担心。窃以为,这一来夸大了山寨的能量,二来山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同时又低估了主流的能量。草根文化一般都具有快餐文化的特点,非主流文化的寿命往往取决于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人不可能永远崇高,也不能一直山寨,山寨充其量只是对正统、严谨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
    主流与非主流的分野,是一个健康社会中正常存在的现象,两者的共生是考量一个社会健康与否的软指标。不可否认,山寨是模仿,不是创新。山寨可以成为一种风尚,但一个民族、国家以山寨为方向是不可取的,不能期望通过山寨实现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跟着别人的脚步,有时候可能会找不到自己的节奏,企图照搬别人的模式,最终也可能会使自己面目全非。当然,山寨属于非主流文化,或许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相关报道见B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