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政策”调整须有三个前提
(2008-11-30 14:08:09)
标签:
杂谈 |
■ 冯海宁
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透露,中央和地方会“更有力地”调整政策,促进住房消费,其中包括“二套房”政策。(11月29日《新京报》)
所谓的“二套房政策”,虽然包括税费政策在内,但主要是指房贷政策。但房贷政策如何调整,权力实际上是在央行和银监会手里。因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对于“二套房政策”如何调整以及何时调整的表态,我们并不能据此作出“二套房政策松动”的准确言判。
“二套房政策”对楼市影响甚大。可以说,始于2007年底的中国楼市的这轮深度调整,转折点就是二套房房贷门槛的提高,由于利用银行贷款投机炒房的行为被抑制,楼市才出现了炒房人纷纷抛房、买房人多数观望、房价明显回落的现象。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人开始呼吁给二套房贷松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的公开表态释放出一些信号,即二套房贷政策可能松绑。依笔者之见,即便从扩大内需的角度考虑,“二套房政策”有调整的必要,但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首先,排除房贷风险之后才能调整“二套房政策”。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提高二套房的房贷门槛,一方面在于打击炒楼降低房价,更有基于我国房贷违约率上升的考量,现在美国次贷危机更给我们上了一堂信用风险课,为此,央行和建行的研究报告,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房贷风险———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逐步步入违约高风险期。这意味着房贷依然存在风险。如果在房贷风险没有排除的情况下仓促调整“二套房政策”的话,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房贷风险,反而不利于金融稳定和扩大内需。
其次,二套房概念搞清楚之后才能调整“二套房政策”。二套房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去年在实际操作中先后出现过四个版本,相当混乱;今年因为“改善型住房”定义不明确等原因,各商业银行难以操作,房贷业务一度暂停。如果二套房概念依旧不清,就会影响房贷政策的公平和效率。
再者,现有救市政策效果不理想时才能调整“二套房政策”。今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都出台了不少救楼市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确认其他政策效果不理想,才可以调整“二套房政策”。这是因为,利好政策太多的话,反而不利于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位官员称,目前已出台的“购买首套90平米以下自住商品房减免契税”等政策已经产生利好。因此,“二套房政策”如何调整以及何时调整,最好再等等看,不宜仓促出手。在经济气候多变的今天,理性、谨慎尤为重要。
前一篇:谁听懂了陈旭明的暗语
后一篇:贫穷是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