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九器
近来,“四川广元蛆虫柑橘”传言甚广,直至传言畸变、愈演愈烈之时,四川有关部门终于向公众紧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而对于网上与短信流传的大量广元病虫柑橘流入市场的消息,广元市政府称,正在调查消息的源头;卫生部门也将就这些流言和短信向公安机关报案。
&
nbsp;
世界进入“地球村时代”后,网络、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下子将以往贮藏在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想法等,一股脑儿公之于众。和周厉王的“道路以目”相比,公开表达的社会效益远胜过“百姓腹诽”的帝王效益;和春秋郑国政治家子产支持民间“乡校”口无遮拦相比,宽容对待公众大胆言说的政治思维更适应于法治、公民社会。
“地球村时代”司空见惯的就是信息爆炸,其中包括网络、手机媒体上空前丰富的言说,诸般此起彼伏的流言飞语,亦属此列。此般背景下,官方针对流言的善政首要在于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全面公开,因为没有权威信息的及时公开、没有公权部门的快速应对、没有群体心理的妥善疏导,流言四起、谣言乱舞、恐慌蔓延,就如同蛮荒时代的瘟疫、沃土上的野草,水到渠成,无可苛责。可就在又一起“柑橘传言”事件发生后,当地官方却意图举起追惩大棒,难窥痛定思痛的机制反思,如此舍本逐末,结果只能如同庸医“锯箭疗伤”,土壤不改,难免他日稍有风吹草动,流言又会“春风吹又生”。
从古至今,有杀人的流言,也有爱人的假话;有恶意的谣言,也有善意的谎言。尤其当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群体的云集、言说的自由、传播的便捷,都使善恶并存的流言谣言成为社会的必然产品、必需产品。以“柑橘流言”为例,蛆虫柑橘一旦真实发生,对灾难后遗症联想翩翩、对食品安全惶恐不安的公众,很容易产生共同的心理指向:宁可信其有———纷纷向亲朋好友告诫——— 迟迟不见权威信息公布,传言四起,谣言肆虐。所有“群体现象”都必然弥漫“轻信、形象思维、理性缺失、偏执”等特征,哪怕你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群体”里也常常丧失个性、依附共性。
无论是带有暴力色彩的社会群体事件,还是流言性质的群体现象,在当下特定发展阶段呈现集中、频繁之势,迫在眉睫的不是对流言传播者的惩罚,而是对流言爆发土壤的改良;不是扬汤止沸式的事后澄清,而是釜底抽薪式的前期信息采集、反应。归根到底,就是在“地球村时代”,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建立社会流言应对机制。在这套机制里,公共部门能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流言发展趋势并作出科学研判,能第一时间对传言所提事件进行调查,能第一时间对可能损害公共利益的传言进行澄清。
很多损害公共利益的不实流言,只是群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下意识反应,大多传播者往往也只是恐慌迷惑群体心理裹挟下的一颗棋子,难辞其咎的应是相关公共部门的反应迟缓和不力,毕竟,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在一起又一起“流言公共事件”和被动的“迟到正义”后,政府的制度完善不能只限于信息公开,而更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基础上的流言应对机制,以把握流言盛衰变幻的主动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