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后巴美反恐的抉择:合伙还是单干?
(2008-09-24 14:45:22)
标签:
杂谈 |
■ 宋莉涛
9月20日晚,发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的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53人死亡,266人受伤,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经过近半年的政治动荡,巴基斯坦终于在今年三月份选举产生了新政府,人民党副主席吉拉尼当选政府总理,并与穆盟(谢里夫派)合作组成联合政府。这是自1999年,穆沙拉夫通过政变上台后,巴首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新政府。因此,此次爆炸事件也是对新政府的重大考验。
巴基斯坦国内2007年发生自杀袭击50多起,而且在与美国共同进行的反恐活动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不少人把这些伤亡归咎于穆沙拉夫政府追随美国的反恐战略,为了与前政府和美国保持距离,人民党和穆盟党(谢里夫派)表示将走与前政府不同的反恐路线,撇开美国自己反恐。它们还提出要与目前在部落地区抵抗政府军的武装分子和谈。
另一方面,美国自“9·11”以来,向巴基斯坦军队支付了数十亿美元打这场
“反恐战争”,但至今也未抓获“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近来,巴基斯坦军方加强了对激进武装组织的打击,但美方并未表示满意。今年七月份,美国总统布什秘密下令美军特种部队可以在没有得到巴基斯坦政府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巴境内执行针对当地武装人员的袭击行动,美军欲抛开巴基斯坦军队单独行动的行为引起了巴政府的强烈不满。
谁是此次爆炸事件的主导者,尽管目前尚不明确,但从其规模、手法及隐蔽程度来看是有组织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很可能是幕后主使者,此次爆炸事件也很可能是对政府追随美国进行反恐战争的报复。近几年来,在巴美联合反恐斗争中,死伤的多是巴方的警察、军人和平民;在巴发生的恐怖袭击中,死伤的仍然是巴基斯坦人,难怪巴民众称,反恐战争是巴基斯坦人对巴基斯坦人的战争。
目前,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的反恐战争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即
“越反越恐”。巴美自“9·11”以来构建起来的反恐同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此次爆炸事件对巴基斯坦新政府的反恐政策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是追随美国还是响应民意与美国保持距离,这将是新政府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是,从目前来看,巴基斯坦新政府不大可能脱离美国自己反恐,由此而开罪于美国,影响巴美关系,这是得不偿失的;但同时新政府也要适当考虑到国内民众的情绪,在反恐行动的具体开展上与美国进行协商,尽量减少伤亡,从而维持巴美反恐同盟的存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9月20日晚,发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万豪酒店的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53人死亡,266人受伤,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前一篇: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后一篇:问责风暴:关键不在问谁,而在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