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力能解决什么问题
(2008-09-15 15:29:33)
刘洪波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几乎闹成了一场民族品牌保卫战。接下来,就听到了婴幼儿喝奶粉喝出了肾结石的消息。我正在疑惑是洋品牌还是民族品牌的奶粉具有这样的功能,又听到消息说,喝出毛病来的是三鹿奶粉。
三鹿奶粉,啊,我知道的,品牌价值应是远超汇源,“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生产过程的检测关口多达1100道,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响当当。这样的产品,怎么可能会喝出肾结石呢?据说是奶农加了点什么东西,三鹿的1100道检测就此失效。
听到甘肃婴幼儿喝奶粉喝成了肾结石时,我很为别的地方的婴幼儿庆幸。但很快消息就接踵而来,北京、湖南、湖北都有病例,甘肃已有婴幼儿致死。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三鹿产品是最近才有问题,还是最近才被指出来。这需要调查婴幼儿肾结石发病情况,这些病儿吃何种食品,是否还有别的奶粉存在类似问题。
我不能说三鹿奶粉出了事,就要否定它“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功效,更不猜测“石头从娃娃结起”是三鹿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一种追求。我没有喝奶粉的习惯,三鹿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但被它改变的人应该不少,否则不至于做大做强。现在,婴幼儿喝出了肾结石,我希望能够考证一下,同样的成份是否只存在于婴幼儿奶粉,以及它对成人是否也有长石头的作用。
国产奶粉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既可以导致娃娃头大,也可以导致娃娃肾里结石。从“大头娃娃”到“肾结石娃娃”,问题当然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不安全,难道还是什么秘密吗?似乎也没有少抓啊。据说,任何事情,“抓与不抓大不一样”,既然抓了也不过如此,我简直不敢想象不抓会如何。
近几年,境外很出现几起与中国食品质量有关的风波。每次处理,好像都是以境外机构接受“中国食品安全可靠”的结论而告终的,使我每每对出口食品的安全性而自豪,但对比自己所感受的食品状况,觉得离“安全可靠”还差得很有些远,我只能推测非出口的食品,大概另有一种性能,从而无限向往食品安全上的“非国民待遇”。
我又经常听说境外常对我们的食品搞“绿色壁垒”,以某项检测不能过关而拒绝入境。我看到不少人都愤愤不已,有时呼吁要打打贸易战。我很奇怪,我们只有“贸易壁垒”的概念而没有“食品绿色门槛”的概念,难道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食品的毒性,或者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困扰过我们吗?
我看到过一个说法,说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消费者有足够的忍耐力,能够冷静、客观、科学地对待”。忍耐力,这可能确实是中国消费者的一种特殊能力。吃工业用盐,有什么呢,没有死啊;细菌超标,没问题啊,就多上几趟厕所而已;这样那样的添加剂,没事啊,没感觉到不舒服。
癌症越来越多了,没有人要与食品质量和环境去扯皮,如果你吃的任何一种食品都可以产生一点点副作用,你就找不出哪样东西导致你最后成了病人;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空气、水体和土壤都在被污染,你也无法肯定是哪个环境使你患癌。
忍耐,这是我们对食品和环境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忍耐力,这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能力。有这种态度和能力,事情就容易处理了。你很不爽,但能忍住;你承受痛苦,但耐性很好。忍一忍,耐一耐,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面对问题,我们有忍耐力。这可能是乐观主义,尽管盲目,却相信未来;这也可能是无可奈何,觉得不忍不耐也没办法。无论如何,一个靠忍耐力去解决问题的地方,永远不要指望事情能够做得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