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接受栾菊杰们归来
(2008-08-13 14:54:14)
标签:
杂谈 |
在刚结束北京奥运女子花剑1/32决赛中,代表加拿大出战的栾菊杰战胜布贝克里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栾菊杰今年正好50岁,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8月11日中国新闻网)我不知道栾菊杰特意打出这块布幅的真实想法,是单纯向自己祖国表达赤子情怀,还是担心人们对自己眼下的“加拿大籍”身份颇有微词有所顾虑而巧妙地以布遮颜?我认为,一定是前者,那我们应该心生感动,出去这么多年,也不忘自己的祖国;假若是后者,在我看来,栾菊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现在早已不是当年有人激愤地痛骂海外军团“吃里扒外”,甚至是“卖国贼”的年月了。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人们也早已坦然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军团披挂上阵,又杀将回来的事实了。这不仅是因为,当唐娜、林丹、栾菊杰、陈文、乔良等等这些昔日国手,如今的对手们,或率团或以个人身份,纷纷欲与中国队争金夺银的事实,既充分证明了这些被精英们输出的体育项目正是世界顶级强项,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准,证实了中国体育人才之丰厚,同时又表明,中国的体育强项也需要与外部世界交流和共同提高。当然,在大量海外军团的背后,凸显出的也更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迅速增强、迅速崛起快速提升。进而言之,海外军团的存在,更验证了当代奥林匹克的发展已经和正在进入超国界、无国界的重要阶段,需要世界各国体育精英们共同参与,一起进步。
前一篇:从“以艺术为标准”说开去
后一篇:谁让朱启南泪洒领奖台?